而且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是安置移民,征兵之事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如今春意渐浓,正是整军备战的好时机。
「夏国俘兵要重点筛查,合格者编入六镇,先把军纪练起来。
P
李骁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北疆的军纪可不是夏国,违反军纪是真会杀头的,这点必须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刻在骨子里。」
「最重要的一点,我北疆不允许失败,更不允许投降,无论将领还是兵士,
都必须血拼到底。」
「他们以前的坏习惯,要改一改了。」
九猛安合微微点头道:「大都护放心,属下定会让老兵带着他们先学军规,
每日晨操前背诵军纪,违令者当场重罚,绝不姑息。」
他取来帐册翻开,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名字:「目前已编入军中的夏军战俘有一万余人,全部列为兵士,视军功升职发赏。」
「按照大都护规定的兵额,我们还需要继续征召两万五千新兵。」
他指看兵册上的汇总数字解释道。
曾经的六镇兵额是每镇一万人,如今李骁准备将第一镇扩充至两万人,其他五镇各扩至一万五千人,总计需要征调三万五千人。
目前已经征召了一万多名新兵,还有两万多的差额待补。
这对北疆来说并非难事。
想当初李骁整顿河西战俘,得五万库里新军步兵。
后来又俘虏五万多名夏军精锐,再加上众多运粮民夫,以及大量河西青壮。
从中挑选三万五千人简直易如反掌,
只不过这些新兵多是民户,平日里靠耕种公田过活,别无其他收入。
而除了武卫军,其他诸镇都没有固定军饷,所以此次征兵主要针对那些无需养活家人的单身汉。
军中管饭,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最是合适。
「但最重要的,还是得尽快开启下一轮战争。」
九猛安合合上帐册,语气里带着老军伍的通透:「只有不断抢掠,这些新兵的腰包才能迅速鼓起来。」
「才有能力买女奴,或是自己抢来女人,在北疆落地生根。」
他说着自己的征兵计划:先从再从移民中筛选单身青壮,优先录用有过战争和狩猎经验的汉子。
剩下的全部从夏国俘兵里挑出精锐补充缺额,
李骁时不时点头,听到不同意见便及时提出。
九猛安合沉声总结道:「按此进度,最迟初夏,六镇就能补齐全部兵额。」
「到那时,北疆六镇总兵力将达到十万人。」
李骁望着窗外开始融化的积雪,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十万人马,足够他在西域和中原掀起更大的风浪了。
这些新兵既是北疆扩张的利刃,也得靠抢掠来稳住人心,只有让他们在战争里尝到甜头,才能真正成为扎根北疆的铁血战力。
两人又商议了半个时辰,从新兵的伙食标准到布面甲的换装,事无巨细。
李骁颌首起身,走到地图前再次审视。
初夏的北疆,十万人马蓄势待发,无论是东进中原,还是西击王廷,都有了足够的底气。
而就在李骁刚刚回到大都护府,脱下沾着风尘的披风时,负责接收都护府来往信件的李书荣走了进来。
轻声说道:「大都护,大漠巡抚陈大人派人传信。」
「高昌国的一支车队正向金州赶来,载着契俾多送来的粮食、金银绸缎等贡品。」
李书荣顿了顿,补充道:「另外,高昌国贵妃阿依莎也在车队中,说是前来探望高昌王太后及阿依那公主。」
李书荣是李骁身边的书吏,负责誉写诏书,接收总结各州各镇送往大都护府的信件。
但却没有处理的权力,只是传递作用,算是个工具人。
李骁也不会给他太大的权力。
而听到他的汇报之后,李骁嘴角却是勾起一抹冷笑。
贡品?
这分明是政变后送来的保护费。
库迪那颜倒是精明,认得清楚谁才是真正的主子,第一时间向北疆表忠心。
可惜啊,高昌这块肥肉,北疆早就盯上了,第二镇大军也已经出动,岂会因为这点贡品就放手?
「传令鸿胪司,待高昌使团抵达后,将所有人等暂时安置进鸿胪司客栈,没有本都的命令,不许他们随意走动。」
李骁指尖敲击着案几,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贡品照单全收,
入库登记。」
「至于阿依莎贵妃—」
他摩着下巴上青色的胡茬,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在哈密力的日子里,他几乎天天召阿依莎侍寝,那曼妙的身姿、婉转的呻吟,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心猿意马。
那种蚀骨的滋味,自当再好好尝尝,
「多派些人手『保护」贵妃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