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40章 重铸锋·不归路

「我们有!」

声音不大,却如同铁锤撞钟,不容置疑!

徐建国先是一愣,随即脸上浮现出极其古怪的神色,像是听到了一个拙劣的笑话,充满了嘲讽和不信,

「呵———确实有,徐端颐先生造出来的那台是吧?

如果我没记错,那是12年前的老古董了吧?

我就问你,你知不知道这12年里,ASML、尼康、佳能都叠代多少代了?

就你们华清大学仓库里那些落灰的玩意儿,能造出符合现代工艺需求的晶片?

你拿什幺去选代?

你又拿什幺去支撑EDA工具自身的进化?!」

不待吴楚之回答,徐建国枯枝般的手指划过窗上雨痕,一脸悲愤的继续说着,

「你知道徐端颐当年造出分步投影光刻机时,我们这些海外游子有多振奋吗?」

他突然抄起咖啡勺敲击杯壁,叮当声在密闭空间尖锐回荡「看!这就是差距!」

勺柄指向天花板吊灯,「ASML的光源像太阳!而我们那台呢?」

勺尖猛戳向地板瓷砖缝,「萤火虫!知道怎幺灭的吗?」

徐建国胸膛剧烈起伏,「光刻机造出来了,但你们自己都不用,你们的企业为了一个出国旅游的名额,就放弃了国产!

九三年最终项目验收,评审组长拿起工件轻飘飘一句『比阿美莉卡落后两代且没有市场应用』,徐端颐的经费当场断奶!

而现在又是八年过去了!」

说罢,他定定的看着吴楚之,「你让我—怎幺他的手指下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窗玻璃,发出叩击的轻响,仿佛在敲打着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妄想。

「徐老,」吴楚之的声音如同磐石,稳稳地承接住这份质疑,

「关键在于有没有。

全球能造光刻机的国家有几个手指头数得过来!

有,哪怕是旧的,总比没有强!因为这就是起点!」

「起点?!」

徐建国笑一声,身体微微前倾,那鹰集般的目光穿透雨夜微光,试图彻底看穿眼前年轻人的底牌,

「起点?然后呢?靠什幺叠代?靠喊口号吗?你这话里有话!」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吴楚之话语中那份异乎寻常的笃定,这不是一个明知是死路却硬撑的愚勇之人该有的语气。

这其中必然有蹊跷!

吴楚之迎着他的目光,没有回避,但也没有立刻揭开谜底。

他轻轻摇头,语速刻意放慢,带着一丝不容商量的原则性,

「抱歉,徐老,在您明确承诺并踏上祖国土地之前,有些话,恕我无法直言。」

这是最后的底线一一技术路径与国家核心战略的绑定。

没看到徐建国跨过那道海峡之前,最高机密必须封存。

徐建国盯着吴楚之的眼睛,足足看了有十几秒。

房间里只有雨点不断敲打玻璃的「啪嗒」声和他自己略微加重的呼吸。

突然,他眼中爆出一团难以置信的光芒,像是黑暗中擦亮的火星,随即化为巨大的惊疑,脱口而出:

「你要做技术路径更换?!而且—.不是X86架构!」

作为EDA领域的泰斗,他太清楚不同架构对工具的依赖。

「否则你们就算有旧光刻机也能凑合用低端X86!

你们根本就用不着先进的EDA来支撑新的核心设计!」

他深吸一口气,如同破解了一道复杂的密码,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龙芯?龙芯是MIPS架构的,你——你们会放弃你们龙芯?!」

这是何等重大的决策,简直是在颠覆国内十数年的投入方向!

「您猜对了。」

吴楚之终于点头,语气带着破釜沉舟的决断,

「龙芯是基于MIPS架构的授权开发,存在根本性的自主性伽锁与进化瓶颈。

我们只能放弃原本的龙芯路线,从头开始。」

他语锋一转,清晰无比地抛出了核心选择,

「然后,基于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IV架构进行彻底的二次开发,并在此基础上衍化属于我们的全新架构。

最终目标一一重新编写我们自己的指令集,实现真正的自研指令集!

开源、可控、可自研,这是冲破伽锁的唯一选择!」

「RISC-IV!」徐建国的声音陡然拔高,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

「这同样是阿梅莉卡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搞出来的!你怎幺保证不受钳制?!

小子,你最好明白,阿美莉卡的开源、免费,随时可以变的!」

吴楚之脸上露出一抹成竹在胸的微笑,从容回答,

「就在一个月前,RISC-IV的发明者、技术所有人一一大卫·帕特森教授已经被我邀请到燕京大学担任长期交流学者。」

他看着徐建国眼中的惊疑慢慢转化为思索,继续说道,

「那幺大卫·帕特森教授和我们国内科技人员共同开发的新版本,天然规避了传统的专利封锁,不受阿美莉卡的出口管制条例限制。

这才是我们自主可控的核心基础!」

技术路线的迷雾被驱散了大半,但徐建国工程师的思维立刻捕捉到了下一个死结,一个比光刻机更难跨越的天堑。

他疲惫地揉了揉额头,长叹一声:

「小吴总啊—-就算方向对,路也趟出来了,你手里还缺一大堆火种!

你得明白,华国的半导体产业,在人才梯队上,整整缺位了两个世代!

没有庞大的、经验丰富的产业人口,别说造光刻机、升级EDA,你就是想把这套新架构吃透都难!

设计、工艺、封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海量的成熟的工程师、技师!

你们从哪变出这些人来?」

这才是真正无解的深渊!

人才断层,是任何战略都无法短期弥补的硬伤!

「人,我有路子解决一部分。」

吴楚之的回答再次出乎意料,「我从东欧罗巴,也就是前老熊的加盟共和国里,挖了不少老专家回来。」

「东欧罗巴?!」

徐建国这次是真的震惊了,甚至有些失态地提高了音量,

「你怎幺做到的?!他们—他们那些人怎幺可能去华国?!

去哪不比去现在的华国强?!

你怎幺可能撬动那些人?!

他们他们宁可去欧罗巴二线国家领救济,也不该选择刚刚起步的内陆啊!」

在他的认知里,经历过剧变的东欧专家,更向往的是西欧、北美,甚至是更富裕的亚太地区。

在他的认知里,内陆的技术生态和基础建设,在此时对顶尖人才应该是毫无吸引力的。

他了解华国。

吴楚之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意味。

他没有直接回答徐建国的问题,而是看似不经意地说了一句,

「徐老,不知道您了解过没有?我们果核科技虽然登记注册的是民营企业性质,但在集团内部,我们也是有党支部的。」

徐建国一脸茫然:「这这有什幺关系?」

企业设立党组织在华国很常见,但这和吸引东欧专家有什幺关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