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过了好半响,一个士兵才带著略微颤抖的口吻,满是难以置信地问道:“您—您真要分土地给我们?”

徐晨目光坚定地环顾四周,语气沉稳有力:“没错,一户50亩!这土地本就是你们用汗水和鲜血守护的,本就该属於你们。

这分地之事刻不容缓,由里的麦子可不会等人。一旦確定哪个人分到哪块土地,那土地上的麦子自然也归你们所有。秋收迫在眉睫,大家早一日分完田,就能早一日收割麦子,莫要误了农时!”

“先生万岁!”

“先生万岁!”

剎那间,校场爆发出如雷般的欢呼。土兵们的情绪被彻底点燃,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对於他们来说,40两银子虽不是小数目,可与这50亩土地相比,实在是远远不及。银子总有完的一天,但这50亩土地,却如同家族延续的根基,能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衣食无忧,延续百年的生计。

台下的张献忠对看身旁的小第们感慨道:“俺老张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未真正服过什么人。可今日,对大同社的这位徐先生,俺是彻彻底底地心服口服。几万两银子,人家说散就散;价值几十万的土地,也是说分就分。这般气魄,这样的胸襟,再看看榆林卫那些所谓的將门,整日里蝇营狗苟,简直云泥之別。依俺看,这位徐先生必定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俺老张决定了,从此追隨他,说不定还能搏个封妻荫子的前程!”

“俺们自然是追隨大哥您的!”刘祥毫不犹豫地回应道,眼神中透著坚定与忠诚。

艾进忠也跟著笑道:“嘿,这次不仅发了40两银子,还能分到价值200两银子的土地。俺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这条烂命居然能这么值钱。这时候不把命卖给徐先生,难道还卖给那连粮都剋扣不发的朝廷?大哥您跟著徐先生,俺就紧紧跟在大哥身后,咱们一起努力,爭取封妻荫子!”

接下来的几天,徐晨带看大同社的成员们,在河鱼堡四周忙碌地划分看田地。整个过程竟出人意料地顺利。

原本河鱼堡八成的土地都掌握在赵宝国以及那些百户和他们家丁手中,而余下不到两成的土地才归属於那些军户。平日里,这些军户为了生计,大多还不得不佃种赵宝国等军官的土地,勉强维持生活。

如今,一下子多出近5万亩土地可供分配,这对於军户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惊喜。平日里那些因为生活琐事產生的小矛盾,此刻在这巨大的利益面前,

都变得微不足道。大家一门心思都扑在如何儘快得到属於自己的土地和土地上即將成熟的麦子上。

眾人齐心协力,忙碌了整整三天时间。终於,河鱼堡的每一块土地都重新有了新的主人。然而,所有人都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得到土地的喜悦,便纷纷带著全家老小,迫不及待地奔向自家的田地,开始紧张地收割麦子。

徐晨见此情景,心中满是欣慰。他立刻命人从钢铁厂调来了3000把锋利的镰刀,还有20台崭新的打穀机,送到军户们手中,全力帮助他们收割麦子,確保这场关乎生计的秋收能够顺利完成。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九月二十三日,秋高气爽,天空万里无云。河鱼堡的军户们正忙碌在广的田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徐晨带著护卫队的成员穿梭其中,他们正热心地帮助那些家中劳动力稀缺的军户收割粮食。

徐晨手中的镰刀崭新发亮,在阳光下闪烁著寒光。只见他动作嫻熟,每一次挥舞,都精准而有力,镰刀所过之处,三尺范围內的麦子齐刷刷地倒下,那利落的收割动作,儼然就是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农。

来到这个世界已然两年有余,徐晨大半的时间都与田地紧密相连。丰富的实践积累,再加上他前世所学的理论知识,如今的他,已然称得上是一位颇有造诣的农学家。他精心撰写的《农经》,更是成为了大同社的农业宝典,社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將其奉为圭桌,认真学习。

这部《农经》內容详实,涵盖广泛,都是纯乾货。从各类农家肥的巧妙调配,到火炕孵鸡的精细技巧;从蚯蚓养殖的门道,到青储饲料的製作方法,甚至还有人工授精等后世先进的农业技术一一只要是在这个时代具备技术条件能够实践的,徐晨都毫无保留地写进了书中,让大同社的成员们学习借鑑。

虽然短期內,大规模的显著改变尚未显现,但在这两年间,抗旱社下属的各个村庄,已然发生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各种家禽的数量明显增多,养羊的规模更是扩大了一倍。由於原本的基数较低,抗旱会下属各村的收入增长幅度颇为可观。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