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也想通了,与其在这里猜测徐晨的背景,不如抓住他直接审问的好。

绥德城內,大同会高层齐聚一堂,商议如何应对眼前的明军威胁。徐晨坐在主位上,其他护卫队高层正襟危坐,一脸严肃,毕竟杜文焕的大军是他们遭遇过最强大的敌人。

孙可旺將自己侦察到的情报详细匯报:“新来的明军约有两三万人,其中装备精良者大概占两成,大概有两千到三千左右的家丁。其余的军户,虽说没有皮甲,但看他们的样子,战斗力不容小。而且他们的辐重部队极为庞大,有好几百辆车。”

张献忠接口道:“这自然与榆林卫的军户不同。榆林卫的军户都饿了好几年,哪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跟著杜文焕的这些军户,在渭南各地征战许久,恐怕被杜文焕带著经歷过多次战斗了。这样上过战场、见过血,又能吃饱饭的士兵,

战斗力自然比那些饿著肚子的士兵要强得多。”

贺六一脸严肃地分析道:“此次战役绝非寻常。即便不算那些军户,杜文焕身边的家丁就超过了三千人,这与我们之前对付的尤世辛等人的部队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咱们护卫队披甲的也只有两千多人,还有三千多民兵,仅配备火枪,却没有甲防御。论精锐力量,我们稍逊一筹。依我看,这一仗想要打好,只能依靠城池进行防御。只要坚守一个月,到了落雪时节,杜文焕不想让他的士兵冻死荒野,就必定会退兵。”

朱治、周晓珊、沈荣等人纷纷点头,他们也认为固守是上策。毕竟此次已方连兵力优势都没有,若在野战中与明军对抗,失败的可能性极大。他们作为大同社的核心力量,一旦战败,大同社恐怕瞬间就会土崩瓦解,实在不敢轻易冒险。

王二却摇头反对:“如今的形势,可不是我们想守就能守住的。榆林卫除了杜文焕这支部队,还有好几方兵力,其中精锐家丁就有五六千人。倘若他们南北夹击,我们却一味固守,那无疑是自寻死路。当下敌强我弱,主动进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张献忠也附和道:“俺赞同王团长的看法。咱们大同社本就实力较弱,没有死守的条件,米脂就这么大点的地方,杜文焕只要隨便派一支偏师就能把米脂彻底摧毁,到时候俺们就成了孤城,俺们没有资本守,只能野战,而且野战必须胜,要打到榆林卫明军不敢与我等野战,更不敢主动招惹俺们。”

张献忠的话点醒了徐晨,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態势当中,只有主动进攻才能爭取胜利,徐晨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们人数虽少,但战斗力未必就弱。我决定主动出击,会一会杜文焕这股敌军,探探他们的虚实。”

接著,他看向张献忠,“张参谋,你带著参谋们制定一个详细计划的作战计划。要把我军大胜、大败、小胜、小败以及打成平手这几种情况都考虑周全,然后根据这五种情况分別制定相应的战斗部署。”

张献忠神情严肃,抱拳应道:“是!”

翌日,赵云飞带领一团人马驻守绥德城,负责在战败时接应眾人。徐晨则亲自率领其余兵力出城,准备与明军一决高下。

杜文焕的部队发现大同社主动出击,顿时大喜,他立即下令將军队带出营地,准备一举歼灭徐晨他们。

双方的探马在战场上穿梭,不断侦查对方情报,同时试图压制对方的侦察力量。在这一轮激烈的较量中,双方互有伤亡,难分胜负。

很快,牛角號声与战鼓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天地。两支大军在相距三里之处,开始列阵。

大同社摆出了雁行阵。一团、二团两支主力集中在中央方阵,三团拆分成两营,分別守护在方阵两侧,以防备明军对侧翼的进攻。四团作为预备力量,驻扎在后方,隨时准备支援前线。骑兵营则在一侧待命,密切观察敌军动向,寻找敌人防线的破绽,准备隨时发动侧翼突袭。炮兵营的土兵们费力地將火炮推到战线最前方,他们將率先发动攻击,为己方创造优势。

这是徐晨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的稳妥战斗模式。他深知自己只有排长级別的指挥能力,即便超常发挥,估计也只能达到连级指挥水平。

像李世民那样能够精准抓住敌人破绽,一战擒两王的战术天才,他自认为难以企及。所以,他选择稳扎稳打,结硬寨,打呆仗,儘可能减少自身破绽,迫使敌人与自己正面交锋。

徐晨坚信,凭藉已方先进的火枪和火炮,相较於这个时代明军的弓弩力枪,

具有绝对优势,只要硬碰硬,胜利的天平必將倾向自己。

对面的明军则摆出了锋矢阵。两万余名士兵整齐地排成五个方阵,宛如一支锋利的长剑,直指大同社的大军。显然,明军自恃兵力优势,想用进攻性极强的锋矢阵来一举击溃大同社。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