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卫先锋姜文远望著军阵严整、行动有序的大同社军队,不禁有些惊讶:“这敌军军阵整齐,行动如林,万余人仿佛一人般协调,还真不可小瞧啊。”
此前尤世辛一直说大同社叛军绝非等閒之辈,姜文远还以为那不过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但今日亲眼目睹这严整的军阵,训练有素甚至超过了朝廷的一些军队。战鼓、牛角號一应俱全,传令兵在阵中来回奔走,准確传达军令。此刻,就算有人说对面是朝廷的正规军,他恐怕也会相信。
不过,姜文远还是冷哼一声,不屑道:“战爭可不是光比军阵排列的好看就行。”
在前线指挥的杜文焕也注意到了大同社军队的不凡。他没有姜文远那般盲目自信,反而感到一阵头皮发麻。
眼前大同社的每个军阵都整齐划一,显然是经过长时间严格训练的结果。仅从这组织性来看,对方的战斗力就不容小。
而且这支军队足有五千多人,根据他所掌握的情报,徐晨在攻占归德三堡后,迅速推行均由制,贏得了三堡军户的拥戴。这意味著大同社除了眼前这支军队,恐怕还有四五千兵力。要是那些部队也如眼前这支一样精锐,那可就真成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想到这里,杜文焕歼灭徐晨的决心愈发坚定。半年前,他得到的情报显示敌人不过四五千人,其中精锐只有千余人,可等他剿灭张三归来,大同社的兵力竟然增加了一倍,精锐增加了两三倍,这些可都不是普通士兵,而是战斗力直逼自家家丁的精锐。
再给徐晨一年时间,米脂说不定真能爆发出两万披甲精锐。以前他觉得这简直天方夜谭,可如今面对眼前这支军队,他实在不敢再掉以轻心,对方练兵的能力太强了。
杜文焕当机立断,下令道:“传我命令,让姜文远即刻进攻敌军!”
传令兵得令,迅速將命令传达给姜文远。
姜文远听闻命令,神色冷峻,一把拔出腰间马刀,高声喝道:“进攻!”
剎那间,激烈的战鼓响彻天空,四千多名明军军户,在这激昂的战鼓声当中,如潮水般朝著大同社的军阵涌去。
起初还算整齐的阵型,在奔跑过程中逐渐变得歪七扭八,远远望去,恰似一朵形状怪异的乌云,杂乱地朝著目標压来。
大同社这边,眾人严阵以待,不为所动。炮兵营长李富紧紧盯著对面衝来的敌军,自光中透看专注,时不时在心中估算看敌人的位置。
李富在大同社护卫队中,算是个颇为特別的存在。他既非流民出身,也不是军户子弟,而是薛州的一名童生。
当初大同社势力扩张到他的家乡时,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富,早已没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自然没有为所谓的大同理想加入大同社。
但那时的他,家徒四壁,米缸见底,妻儿老小都面临著饿死的困境。在整个陕北地区,能给像他这样的童生支付一两个银子的工钱,还能为其安排四季长衫,让他维持一份相对体面生活的,唯有大同社。
出於最朴素的想法一一为了能有口饭吃,李富果断地加入了大同社,成为下属的一名夫子。说实话,后来大同社的种种举措,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大同社社长带领眾人建立了一座新城,用於安置流民。还组建了打井队,打了数千口水井,修筑水坝、疏通水渠,带领流民屯垦,开拓出了几万亩的良田,
使得这一带成为整个陕北地区抗旱最为成功的地方。
李富亲眼目睹大同社安置了数万流民,將米脂治理得繁荣富裕,渐渐地,他开始从心底认可大同社的理念。
而他能担任炮兵营营长这一职位,並非因为他在战场上有多勇猛,而是凭藉其出眾的算术能力。在整个大同社中,他的算术水平堪称首屈一指。
徐晨传授给大家计算炮弹弹道的方法,李富总是能够又快又准地算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