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平日里听老师夸讚徐晨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但此刻,陈子龙还是觉得徐晨的言论实在是太过狂妄自大,离经叛道。
然而,还没等他从震惊中缓过神来,报上更狂妄的话语映入眼帘。徐晨毫不避讳地写道,家天下的封建制度已然日薄西山,越来越难以適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
皇权不仅无法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反而成为了阻碍时代进步的巨大绊脚石。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徐晨甚至毫不留情地点名批判了大明的歷代皇帝。
他直言明太祖朱元璋手段残暴,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杀过多;永乐大帝朱棣篡位夺权,得位不正;英宗朱祁镇更是沦为瓦刺的阶下囚,成为天下笑柄;正德皇帝朱厚照生性顽劣,不理朝政;嘉靖皇帝自私好道,一心追求长生不老,荒废国事;万历皇帝昏职无能,长期不上朝,致使朝廷腐败丛生;天启皇帝平庸无为,面对內忧外患,既无法平定战事,也无力平息党爭。
徐晨在文中毫不客气地总结道,大明立国二百五十年来,歷经十六代皇帝。
其中能称得上仁皇帝的不过两位,可称为明君的也仅有三位,而余下的十三位皇帝,或昏无能,或贪財好色,所作所为实在难以担当人君之责。
此外,他还著重提到了大明宗室对明朝財政的巨大消耗,这些宗室成员不事生產,却享受著优厚的待遇,如同寄生虫一般,不断吞噬著国家的財富。
最后,徐晨言辞激烈地得出结论:君主制对天下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曾经带来的益处。
皇权以及依附於这套体系的藩王贵族,已然成为整个天下最大的祸害。若天下想要打破治乱轮迴的困局,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彻底打倒皇权,以公天下取代私天下,让民权取代皇权,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陈子龙读完这篇文章,內心久久无法平静。手中的报纸仿佛有千斤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这篇文章中的一番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他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因为这实在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陈子龙的家乡在直隶松江府,那是整个大明商品经济最为繁华的地方。江南地区,向来文风昌盛、经济繁荣,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没有不痛恨压在他们头顶如大山般沉重的皇权。尤其是大明的诸多皇帝所作所为,更是给徐凡文章中的观点做了最好的注释。
就拿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他毫不掩饰地將读书人视作自己的奴隶,把整个大明江山当成自家的私有財產,任由子孙后代隨意折腾。就连“与读书人共天下”这样表面上安抚人心的假话,他都不屑一说。
近百年来,嘉靖与万历这两位皇帝,更是极度贪婪自私。他们对江南地区的搜刮堪称变本加厉,致使江南百姓苦不堪言。
这一系列行径,极大地激发了江南人內心强烈的反皇权意识。东林党被打压之后,江南的社党並未就此销声匿跡。张薄迅速成立了復社,隨后几社、应社、
匡社等也纷纷兴起,这些组织的出现,正是江南人对皇权不满情绪的一种宣泄。
此时的陈子龙,內心极其复杂。自幼接受儒家伦理教育,四书五经是他每日诵读的经典。在传统的儒家观念里,文章中对皇权批判的言论,无疑是大逆不道的。
然而,徐晨对皇权入木三分的批判,却又实实在在地戳中了他的內心。他不禁在心底暗暗讚嘆,尤其是骂方歷皇帝那一段,更是让他忍不住叫好。
陈子龙今年二十岁,他记事以来,便是万历皇帝乱政最为严重的时期。万历皇帝欺师火祖、贪婪无度,宠幸小人、重用阉党,皆君所有的恶劣特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