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大同社在占领这些地区仅仅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就能迅速组织起几方人开展抗旱工作。这意味著大同社在短短时间內,就贏得了延安府百姓的衷心拥护和信任。
一时间,陈子龙內心五味杂陈,他不知道该为大明出现大同社这样积极救灾救民的组织而感到欣慰,还是该为这样一个组织的存在而深感忧虑。
毕竟,大同社竟然能如此高效地组织灾民,那么在其他方面,它是否也具备强大的组织能力?联想到此,陈子龙不禁眉头紧锁,心中暗暗思付:大同社如此强大的组织能力,对於如今风雨飘摇的大明来说,究竟是福是祸呢?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4月14日。
虽然还没到夏季,但连续两个月的乾旱,以让这片土地提前进入了盛夏的状態。延安府张家滩这片土地此时就是热闹非凡,人潮涌动。
大同社在延安府分地的消息,如同冬日里燃起的一把火,迅速在流民群体中传播开来,结果就是开春之后,吸引著无数渴望生存的流民如潮水般向延安涌来,他们想要活下去,想要重新过上正常人的日子。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仅3月一个月,整个延安府就收纳了上万流民,而在过去的冬季,大同社已经在整个延安府接收了5万流民。徐晨知道要让这些流民安稳生活,土地是根本。
他开展了大范围的清田运动,剥夺士绅的土地,而后把这些土地均给农户。
然而延安府本就人口密集,按照一户50亩地的標准分配,本地的土地远远不够,儘管他努力建设了一个新的工业区,可面对如此庞大的流民数量,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全部安置。
无奈之下,徐晨只能带领流民去开垦延安府的荒地,张家滩便是其中一块被寄予厚望的滩涂地。
张家滩地势低洼,遍布著无数沼泽,看似荒芜,但在如今乾旱连连的延安府,只要开垦出来,无疑將成为一块宝贵的生存之地。徐晨迅速组织了3000流民来到这里开垦,像这样的垦荒地,在整个延安府共有12处。
但真正投身到垦荒工作中,才知道其中的艰难险阻。荒山野岭中,杂树根、
杂草、石头、碎石隨处可见,更別提还有各种蛇虫鼠蚁时不时出没,意外状况频发。
徐晨亲身经歷后,才深刻理解那些农户为何不愿开垦这些荒地。即便没有地主的强取豪夺,垦荒所需付出的巨大劳动力,也不是普通小农户能够承受的。而且,刚刚开垦出来的土地极其贫瘠,需要精心养护三四年才能逐渐变得肥沃,这確实不是一般小农户能做到的,起码得是士绅地主阶级才有这样的资源和能力,
偏偏他们有更好的选择兼併土地,自然不愿意费时费力做这样的辛苦活了。所以才把这样一块可以变成沃土的土地荒废到现在。
为了提高垦荒效率,加强组织度,发挥流民的战斗力,徐晨將张家滩的3000
屯垦军分成了10个大队,每个大队300人,並给每个大队都发放了一面红旗。
他为每个大队定下任务额度,大队再將任务细化拆分到中队、小队。为了进一步调动大家垦荒的积极性,徐晨想出了一个口號:“征服张家滩方亩地,肤施县百姓力量大。”
没想到,这个口號一经喊出,效果显著,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建设家园、开拓土地的热情。
各个大队也纷纷响应,想出了一些简单易懂又充满斗志的口號。一大队喊著:“一大队,勇当第一。”
二大队也不甘示弱:“二大队,捨我其谁。”
三大队同样豪情万丈:“三大队勇往直前。”
在充足的粮食和劳动工具保障下,这些口號如同给大家注入了精神力量,让流民们干起活来充满动力,一个个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