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朝廷告状。他们联名上书,称三边总督杨鹤不按朝廷规则发放银,有收买军心之嫌。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重伤杨鹤的声誉,他们还四处散播谣言,说杨鹤上任三边总督,竟然两手空空而来,面对关中的旱灾,不仅让朝廷賑灾,还要当地土绅自己出银子,而且连让朝廷减免税负这样的事情都办不到,完全就是一个无能的“空手总督”。
陕西行省的大户们本就对杨鹤按兵不动,迟迟不镇压大同贼寇的做法不满,
此时便在其中推波助澜,添油加醋地传播这些谣言。於是,在发了军不到一个月之后,“空手总督杨鹤”的名声便迅速传遍了整个陕西行省,杨鹤虽然在陕西做了一些实事,但却得罪了军头和大户,名声算是被彻底搞臭了。
杨鹤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发泄一番情绪之后,他问道:“新式作物怎么样?”
刘南喜道:“土豆、玉米、红薯这几种作物,著实是应对旱灾的良方啊。它们可比小麦耐旱得多,就算是在新开垦的贫瘠土地上种植,產量也相当可观。就拿当下这大旱时节来说,玉米每亩能產出一石三斗,土豆和红薯更是每亩能有两石以上的產量。倘若能在关中地区大范围推广这三种抗旱作物,流民的数量必定会大大减少,这对稳定局势可是极为关键啊。”
杨鹤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如果这种作物真的如此高產抗旱,对现在的关中,不亚於一场及时雨。
刘南卿接著说道:“现在最大的麻烦有两个。其一,种过这三种作物的人太少了,百姓对它们不了解,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尝试种植。
其二,收税也是个棘手的问题。如今市面上一石麦子价值二两银子,百姓们习惯了用麦子交税。要是不种麦子,改种这些新作物,他们手里就没钱买麦子来完税了。总督您得和岳巡抚好好商议一番,把玉米、土豆、红薯这三种作物也纳入税收的范围。不然的话,推广起来怕是困难重重。”
刘南卿说这话的时候,內心五味杂陈,既有无奈,又带著一丝自卑。他心里清楚,这又是在学习大同社的政策。
即便他们重民社从米脂逃到了西安府,却依旧难以摆脱大同社的影响。虽说除去大同社那激进的均田政策,他不得不承认,徐晨制定的各种政策,確实精准地切中了关中的要害。他们只需依葫芦画瓢,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中的艰难局势。然而,要让他承认一个没有土绅阶层的大同世界,他打心底里是方方做不到的。
杨鹤並不知晓刘南卿这复杂纠结的內心,听到新作物如此高產,满心都是惊喜,迫不及待地说道:“本官会去和岳巡抚商议,现在我们去看看。”
与此同时,在重民社的屯垦营地,一片平整的土地上,土豆、红薯和玉米正蓬勃生长著。玉米像一棵棵挺拔的小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著生命的活力;土豆和红薯的藤蔓相互交织,金绿色的藤条密密麻麻地覆盖著土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即將丰收的景象。
贺函站在这片田地里,仔细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他皱著眉头,看著一株玉米,忍不住说道:“这玉米太小了,比起大同社种植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