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民社的名声自然就坏了。
所以贺涵的话让他们体会很深。
但高登迟疑道:“这!我等不就变成了大同社了?”
贺函道:“不一样,大同社要的是改变天下的秩序,我等是要恢復天下的秩序。虽然手段有所相似,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不一样。士绅就像是顽童,我等教训他们一顿是为了让他们改变恶习,而大同社则是要杀了顽童,这是本质上的区別。”
刘南卿想了想道:“我等先宣传议会制度,看看大家的接受程度如何,大明此时的局面只有拉拢更多的人站在朝廷这一边,才能稳住天下的局势,某以为议会制度可能是改变朝廷组织力差的方法。”
最终刘南卿的话,得到了绝大多数重民社成员的认可,毕竟像贺涵那样太激进了,真用这种手段,那他们还不如直接投靠大同社算了。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3月20日,三边总督府。
这日岳和声找刘南卿议事,一进入议事厅,除了看到总督府的官员之外,他还看到一个陌生的官员。
岳和声介绍道:“这位是延绥参政刘应遇。”
刘南卿惊讶行礼道:“见过刘大人。”
刘应遇道:“某听总督说,景明关中奇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眾人寒暄几句之后,岳和声道:“大同贼寇,有意让朝廷赎回战俘,总兵参將一人千石粮食,
游击將军,守备八百石,千户五百石,百户两百石,家丁一人五十石。”
刘南卿吃惊道:“此事为真?”
徐晨会做如此不智之事,这不是放任朝廷恢復实力,尤其是连家丁都放过,朝廷只要筹集钱粮,榆林镇的精锐就能恢復,这不是自己给自己製造敌人,他很难想像徐晨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岳和声道:“刘参政可以作证。”
刘应遇有点尷尬,但还是点头了。他现在的身份很尷尬,兵败被俘又被放了出来,他也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处置他。
自从知道可以自己赎身之后,刘应遇马上给自己家族写信,千石粮食对刘应遇这样的官宦世家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能保住一个当官的子弟才是最重要的,哪怕他们觉得有可能被贼寇欺骗,他们也要尝试。
刘家人当即派人在山西行省,了4000多两银子买了上千石粮食运到大同社的地盘。
而大同社也说话算话,得到了粮食之后马上就放了刘应遇。
而后刘应遇就回到了长安城,同时也带来了榆林镇其他军官的口信,求朝廷一定要救他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