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巧取豪夺与贪赃枉法总要占一样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5月2日。
一位老者带著一群年轻的读书人,从关中进入延安府。
老者是徐光启,他到现在都很难接受徐晨这样一个能干有为的青年,居然背叛朝廷,他这次来延安府。
一就是想要带回自己的学生陈子龙。陈子龙不但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老乡,陈家把他託付给自己,结果他却把陈子龙送到叛逆的巢穴,徐光启认为自己有责任把陈子龙带回去。
二就是看看能不能劝说徐晨归降朝廷,
而徐光启带的五个青年分別叫夏允彝、杜麟征,周立勛、徐孚远、彭宾三,他们是陈子龙的知交好友,知道陈子龙深陷贼窝之后,他们跟著徐光启来陕西行省,看看有没有办法救人。
路上他们遇到了秀子营去延安去接俘虏的,千户伍靖知道是来人是徐光启之后,异常恭敬,从米脂出来的人,都知道最早推广玉米,红薯,土豆这三种作物就是徐光启老大人。
这几年陕西的旱灾不断,还能勉强维持局面,玉米,红薯,土豆这三种作物功不可没。
伍靖当即给他们几匹马,让他们跟在队伍后面。
夏允彝羡慕道:“这秀子营一路军纪严明,不愧是名震关中的强悍之军。”
他们来到陕西行省,在长安城待了几天,就发现关中学风比他们想像的要更甚,在江南都属於时髦的社党,但在关中却有十几个,让他们感到吾道不孤,原本歷史上他们几个差不多在这个时间段成立了几社。
当然在关中最出名的社党有两个,一个就是背叛朝廷,占据延安府吞併榆林镇的大同党,他们属於贼寇之流,还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重民社,他们则是以读书人从军,建立了一个以读书人为军官的秀子营,以其强悍的战斗力闻名整个关中。
尤其是他在长安城了解到,重民社在当地积极推动减租减息,抗旱救灾,为农户减轻负担,打击豪强,整顿社会治安,而这一切都是他想要做的,要不是这趟的目的地是延安府,他都想加入重民社。
杜麟征也有点羡慕道:“关中武风之盛,远胜我等江南。”
周立勛小声道:“听闻那大同社更加强悍,打的整个三边將门不敢野战。某总觉得这有问题,
在京师我等也见过其他北方士子,即便武风强悍,也没强悍到这种程度。”
读书人比武將都能打,有点震碎他们的三观,
徐孚远道:“某觉得主要是他们的武器都是火器为主,他们组建的火器营,靠的是严密的组织,个人的武艺居於次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