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带领大同军干掉了那些残暴缺德、欺压百姓的部落首领,然后给每户牧民分上两三千亩的草场和几十只牛羊。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牧民的热烈拥护,他们纷纷成为了大同社最忠诚的战土。

为了让牧民们的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也是为了移风移俗,徐晨还下令在草原上修建新式的砖石房屋。工匠们从陕北赶来,带来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具。他们手把手地教牧民们如何搭建房屋,如何建造储存饲料的塔。大同社还与草原部落开展通商活动,让牧民们手中的牛羊能够卖出好价钱。大量低廉的布匹、茶叶、铁器和生活工具涌入草原,极大地提高了牧民们的生活品质。

以往,普通牧民的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简陋的帐篷,吃的是粗糙的食物,穿的是破旧的羊皮。而现在,他们住进了宽明亮的砖石房屋,穿上了色彩鲜艷的布匹衣服,吃上了美味的食物,

用上了各种方便的生活工具。他们的生活品质不是上升了一两个台阶,而是三四个台阶,哪怕是普通的牧民都能享受到以往部落首领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这就是先进生產力对落后生產力的碾压。那些投靠大同社不足一年的牧民,成为了大同社最狂热的崇拜者。他们把徐晨视为新的长生天,认为是徐晨给他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现在,徐晨的雕像在草原上卖得最好,儿乎每个牧民的家中都供奉看一尊。

这也就是牧民见识少,要不然他们高低得唱出,草原上升起新太阳。

阴山山脉宛如一条豌的巨龙横亘天际,其脚下则是一片宽阔无垠的草原。微风轻拂,草浪起伏,李应驥骑在一匹矫健的战马上,他勒住韁绳,目光炯炯地看著阴山一带那片肥沃的草原,不禁感慨道:“这片土地如此肥沃,却被蒙古人霸占著,实在是浪费了。”

现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是阴山山脉和库布齐沙漠之间的平原,大致就是后世蒙古后套地区。

黄河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巨龙,在靠近寧夏平原几字形河道处,於灯口和西山嘴之间又分出一条支流,形成套上套的独特地貌。自明朝之后,河套大部分就是指这块地区。

这片地区虽然深入大漠,但並不缺少水源。黄河在这片地区水流极缓,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

散射出多条天然河流。这些河流就像大地的脉络,滋养著这片广的土地。只要稍微修水利设施,就可以弄出几百万亩的良田,

清朝官员王同春就在这片地区主持开凿了眾多渠道,他先后开凿了义和渠、通济渠、长济渠等多条大型灌溉渠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溉网络。这些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农田,使河套地区大片荒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孙可望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下马,从腰间抽出一把刺刀,小心翼翼地翻开上层的草皮。没多少距离,就显露出黑色的土壤。那黑色的土壤,孙可望再次惊嘆道:“这是都督农经上记载的最肥沃的黑土地,这种土地种什么长什么,產量比最上等的田地还要高。蒙古人用来放牧,简直是糟蹋了这么上等的良田。难怪都督要我们在这里重建朔方城。”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徐晨连农经都写出来了,每年有小一半的时间都在水利工地上忙碌。

在大同,社员想要进步,不看农经,不懂修水利设施,那进步的速度就比较慢了。

孙可旺虽然现在是骑兵旅长,但他早年间一直给地主打工做佃户,有著丰富的种地经验。对於徐晨写的农经,他能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实践经验,迅速理解其中的內容,可以说是一看就懂,一懂就会。

从春天开始,大同社就开始在河套屯垦,各旅也有屯垦的任务,而孙可望的骑兵旅任务更加艰巨。他一方面要带领骑兵征討散落到河套地区的大大小小的蒙古部,另一方面又要带领战士们开垦荒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