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歷史的滚滚车轮之下,地主终將被碾碎
崇禎二年(1629年)八月三日。
五原城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就是来找陈子龙的徐光启他们。
他们这一路可谓是波折不断,先是在沙漠遇到了沙尘,要不是找到了驛站,差点死在沙漠,到了云中城,满心期待能在那里找到陈子龙。然而,在云中城四处打听消息后,却得知陈子龙去了五原城。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折返前往。好在黄河在河套地区水流比较平稳,大同社为了快速运输物资,修建了码头,还製造了大量的平底船用於货物运输。他们这一路坐船前行,倒也不算太过辛苦。
在五原城他们四处打听,经过半天的寻找,终於在一个临沃农场找到了陈子龙。
不过,严格来说並不是徐光启他们主动找到陈子龙的,而是陈子龙先知道了他们的到来。毕竟像他们这样一群读书人来到五原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醒目了。大同社很快就发现了他们,並且了解到他们在打听陈子龙的下落。就有社员向陈子龙匯报了这个情况。
此时的陈子龙,得知自己的老师和好朋友千里迢迢跑到河套地区来找他,內心五味杂陈。他既感到愧疚,又有一丝惶恐。愧疚的是,觉得自己拖累了老师和朋友,让他们为自己奔波劳累;惶恐的是,害怕老师和朋友不支持他在这里的事业。
这一年多来他负责主持河套的屯垦工作,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他带领著眾人修建了三条水渠,
开垦出上百万亩土地。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和在河套建立的事业,让他產生了极其强烈的自豪感。以至於他都忘记了现在大同社在朝廷眼中是叛逆,他现在的行为严格来说也是在帮助叛逆。
直到徐光启他们找过来,他才猛然意识到这一点。而后他开始担心老师和朋友们会阻止他继续留在河套,但他真的不想离开。在河套的这一年时间里,他获得的成就感是在家乡十几年都未曾有过的,他想要彻底完成河套屯垦。
而徐晨得知徐光启来到河套之后,心中大喜。他跟著陈子龙一起来迎接徐光启一行人。对徐晨来说,徐光启是大明最顶尖的科学家,哪怕徐光启只是把自己的书籍留下来,都能给大同社带来巨大的帮助。
就这样,徐晨和陈子龙两人各怀心思,在农场门口迎接徐光启他们。徐光启很快就看到了自己的学生,他快步走到陈子龙面前,上下打量著他,感嘆道:“臥子你变化好大,为师都快不认识你了。”
夏允彝等人更是吃惊地说道:“臥子,你这是在河套吃了多少苦,整个人都黑了。”
陈子龙看著自己的好友,笑著回答道:“虽然在河套吃了不少苦,但某很快乐。这一年我终於做了一些实事了。”
而后,他赶忙引荐道:“老师,这是大同社长徐晨。”
徐晨恭敬地行礼道:“后辈徐晨见过徐师。”
徐光启看著眼前皮肤黑、如同老农一般的徐晨,吃惊地问道:“你是晓之?”
徐晨和徐光启书信交流的时候,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取了一个“晓之”的字,有太阳初升之意。
徐晨现在的模样,不仅让徐光启吃惊,连夏允彝也惊讶无比。他们知道徐晨是有学问的读书人,如今更成了一方首领,手中掌握著几万大军,治理著百万的百姓。
他们原本想像徐晨要么是像曹操那样的乱世梟雄,或者是像刘备那样仁厚的君主,但怎么也没想到他会像一个普通的农户。
徐晨却爽朗地笑道:“正是,这半年来某都在河套,大漠的太阳毒辣,就成现在这模样了。但好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没有我等的辛苦,哪有河套现在这百万的田地。”
而后徐晨钦佩道:“您带来的《农政全书》帮了我们很大的忙,我们大同社教导社员农耕可缺不了徐师的书籍。”
接著,徐晨继续说道:“今天就由某来带徐师你们看看我们这一年的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