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明爭暗斗
三边总督府內,气氛严肃,现在他们不但要想办法徵税,还要想办法完成天子下达的平叛任务。
新任陕西巡抚洪承畴一脸严肃,对岳和声说道:“都堂大人,皇命不可违,陛下已经难以忍受大同贼寇的猖獗了。依本官之见,此时还是应以稳定关中大族为要,先想办法剿灭大同贼寇。”
刘南卿冷著脸,语气中满是无奈:“怎么打?到现在巡抚衙门徵收的粮食只有百万石,本应徵收的两百万石田赋,他们竟然拖欠了一半。就靠著这点粮食,要维持两镇十几万大军、巡抚衙门和总督衙门的日常开销,哪里还有粮草去打仗?”
他顿了顿,又接著说道,“而我们的敌人大同贼寇,今年即便也遭了灾,但他们由赋就有160万石,又低价购买了150万石的粮食,再加上他们原本囤积的粮食,大同社足足有400万石的粮食。光比粮食储备,我们就远远不是大同贼寇的对手。”
洪承畴低头沉思片刻,开始计算起来:“对付大同贼寇需要全军出动,本官就按照13万大军计算。延安府距离关中並不遥远,算是內线作战,这样可以极大减少后勤人员。
算上后勤人员26万,也就是说总督府要养40万人口。战时按照每日每人两升粮食计算,
每日消耗8000石粮食,再增加一点余量,一日消耗万石。三个月消耗百万石。都堂,只要把战爭控制在3个月內,费百万石粮食就可以解决大同贼寇。”
而后洪承畴分析道,现在总督府养看的十几万大军,不仅有粮食供应,还有俸禄可拿。这些土兵无论是战斗意志,还是战斗力,都远超过那些欠的军户。
虽然大同贼寇战斗力强悍是公认的,但当军队数量庞大时,就不仅仅比拼土兵的小勇善战了,將领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环。他认为大同社的首领徐晨是个读书人,根本没有多少指挥大军的经验。而他们的將军王二、贺六、高大壮、张献忠等人,不是猎户就是农户、军户,说是歪瓜裂枣也不为过,他们必定会成为大同社最弱的一环,这也给了朝廷战胜大同贼寇的机会。
洪承畴接著说道:“反而现在这样一直拖著,关中养著十几万全餉的大军,不管是朝廷、三边总督府还是巡抚衙门都会被拖垮。如今关中的情况,利於朝廷速战,不利於长期拖延。”
岳和声皱著眉头,忧虑地问道:“这百万石粮食到哪里去找?”
洪承畴思索片刻,说道:“都堂,我们把煤矿场和整个西安府的蜂窝煤產业卖了,想来西安府的大族是愿意拿出百万石粮食来购买这个赚钱的產业的。”
如今,三边总督府的蜂窝煤產业遍布整个西安府,一年盈利接近三十万两。在这个时代,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首位,人们对燃料的需求不可缺少,这可是和后世一样稳赚不赔的买卖。
三边都督府的蜂窝煤靠著比柴火低廉一倍的价格,持久耐烧的性能,横扫整个西安府的燃料市场。
然而刘南卿却摇了摇头,坚决反对道:“这是饮止渴,而且洪巡抚也太小看大同社了。您以为三个月可以击败大同贼寇,但三镇土兵的战斗力根本不如大同贼寇。要是战事打成僵局,三个月还没有分出结果怎么办?难道让士兵饿肚子,或者投降大同贼寇?如此不管不顾地全军出动,这根本不是顾全大局的做法。”
兵备道主官张福臻面露焦急之色,说道:“但现在是天子要我们打出去的,我们已经不能再继续拖延了。”
参政刘应遇也急切地说道:“本官觉得还是早打早好,再拖下去,等大同贼寇准备好了,就轮到我们挨揍了,而且就关中的情况也拖不起了。”
他现在有一种早死早超生的想法,实在不想继续拖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关中自己人就要打起来。他可能会被大户牵连,遭受不测。当年连万历帝身边的太监都被打死了,而后大户们推出了5个替死鬼给天子出气,天子也拿他们没办法。岳和声不过是一个三边总督,刘南卿也不过是一个举人,搜刮的却比当年的天子还要重,真当这些大户不敢杀人。
刘南卿看看岳和声坚定地说:“都堂,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您召回秀子营,
我们压制这些大户,让他们拿出粮食,即便是要和大同军战斗,那也得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出战。”
“现在关中就是这个情况,粮食减產,导致大同贼寇这些势力横行,想要平定叛乱,
就需要更多大军,要养活庞大的军队就需要更多的军餉粮草,徵税对象,除了大户就是农户,对农户徵税,那只能逼得更多人加入叛军,山西行省不可不鉴,所以都督府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在大户身上搜刮更多的粮草。”
洪承畴却连忙拒绝道:“不妥,要是如此,我们和大同贼寇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