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朱治皱著眉头,走上前说道:“將军,现在关中八府几乎全部被我军攻占了,但缺乏大量的官员,我们不好每个州县都军管。”
徐晨思考片刻,说道:“让政事堂安排好官员来接管这些被攻占的州府。”
王二眼晴发亮,笑著说道:“都督,长安近在尺,攻占西安府之后,这个关中就属於我们大同社的了。我等是不是应该迁治所到长安来了,毕竟延安太偏僻了,是一座小城,已经难以满足我大同社发展的需求。”
张献忠眼前一亮,兴奋地说道:“长安有帝王之气,都督就应该定都长安城。”而后他鄙夷地撇了撇嘴,“什么西安府,朱元璋就是个土老帽,取的名字都难听。长安,长安,长治久安,寓意多好。”
对於关中人来说,长安城才是他们心中的都城。几乎所有大同社將军都认为要把治所迁移到长安城来。
朱治微笑看,侃侃而谈:“都督,某也以为要把西安府改为长安府,治所迁移到长安城来。占据了关中,再攻占巴蜀,我大同社就取得了当年秦灭六国的態势了。等我们在关中囤积了足够多的粮草,趁势杀入中原,则北方必定为我大同社所有,而后再休养生息个两三年,攻占江南,这天下就归我大同社了。”
朱治的话让所有人都热血沸腾,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在他们手中诞生,他们將成为开国功臣,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崇禎三年(1630年)5月10日。
寧夏城被一片压抑紧张的氛围所笼罩。总兵府內,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
“轰轰轰”,火炮的轰鸣声不时地传出来,从大同军围困寧夏城开始,这样的轰炸已经持续了大半个月时间。那一声声巨响,如同死神的催命符,震撼著每一个人的心灵。
高大壮在发现现有的火炮难以攻破寧夏城之后,就想到了当初徐晨用来攻破榆林城的方法。於是,他一边指挥火炮持续轰炸城池,一边组织士兵挖掘隧道,
企图炸塌寧夏城的城墙。然而,贺虎臣当年是经歷过榆林城如何被攻破的人,他自然不会再吃这样的亏。
当贺虎臣发现了高大壮的举动之后,他迅速做出反应,每每会派出士兵出城野战,试图打扰大同军的挖掘速度。但他们出城作战,恰恰是高大壮所希望的。
每次榆林镇派遣出来的军队,都要经歷火炮轰炸、火枪糊脸、刺刀格杀这三板斧。在大同军强大的火力面前,这些明军就像脆弱的纸糊玩具,大军很快就直接崩溃。
没几日,城中的士兵已经伤亡过半,士气低落得如同坠入谷底。他们再也没有勇气与大同军交战,只能眼睁睁地看著大同军挖掘的隧道一步一步靠近寧夏城的城池。
贺虎臣心中焦急万分,正面打不过大同军,守又守不住,他唯一的希望就在大漠的蒙古人和关中的援军了。
贺虎臣几乎是每天写一封求援信,派遣亲信卫队冒著生命危险衝到关中求援。然而,他每每能得到的答覆,只有“坚守待援,等待时机”这8个字。
他连写了12封求援信,12封回信全部都是这8个字,洪承畴甚至不愿意多写几个字。这让贺虎臣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愤怒。
他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大漠上的林丹汗身上。然而,在三天前,这唯一的希望也断绝了。麻德玉被丟到寧夏城,而后带回一个绝望的消息:纵横大漠几十年的林丹汗已经被孙可望阵斩了,他们唯一的援兵也指望不上了。
以贺虎臣为首的寧夏將门都一脸颓丧地坐在总兵府內,他们仿佛被大同社锁紧紧束缚,等待看最后的审判时间。
他们已经找不到任何求生的办法,大同军一来到寧夏镇,就用均由的手段蛊惑当地的军户,寧夏镇其他的军户也反了。他们的敌人不但是高大壮手中的3万大同军,还有5万当地的军户。
“將军,洪总督交给您的信。”一个亲卫著急地將一封信递到贺虎臣身边。
贺虎臣虽然有九成九已经知道信件里面的內容,但他还是想抓住这根救命的稻草,万一有万分之一的机率洪承畴找到了救他们的办法。於是,他双手颤抖著接过信件,小心翼翼地打开,而后满怀期待地看著里面的內容。
结果还是那“坚守待援,等待时机”这8个字。看完这8个字,仿佛耗尽了他最后一丝力气,他的身体一下子瘫软在椅子上。
坐在他一旁的甘肃镇巡抚梅之焕抢过信件,看完后气急而笑道:“固守待援,等待时机,好一个固守待援,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