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让崇禎极其愤怒,再次把镇守太监的祖制拿了出来,这些太监出了紫禁城,虽然成为了崇禎的耳目,但他们也只是有偏向的崇禎这一些真实的信息,而且崇禎也发现已经有镇守太监和地方官员开始同流合污了。

对此崇禎也是无可奈何,他手中根本没有可用之人,对比勛贵和文臣,太监已经是最可靠的了,他也只能捏看鼻子忍受这一些缺陷了。

关中的各种报刊反而让崇禎有意外的惊喜。这些报刊成了大明朝的一面镜子,虽然还照不到江南地区。

但却能照到中原和山西行省地区。通过贼寇的报纸,他才知道今年中原遭遇了极其严重的旱灾,也了解到有大量土兵因为兵部安排行军不合理,直接在大明境內溃败,落草为寇。看到大同社嘲笑大明朝廷腐败,官员的无能,兵部击败的勤王之师,比女真人击败的都多。崇禎气得牙痒痒,偏偏这又是事实,这就更让他生气了,当晚连饭都吃不下。

但即便再生气,他还是养成了每日观看报纸的习惯。比起那些臣子上奏的废话奏章,

看贼寇的报纸反而能让他更了解北方的情况。

此时,乾清宫內气氛极其压抑,崇禎皇帝目不转睛地看著《大同报》已经有一刻钟了,所有人都战战兢兢,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过了好一会儿,崇禎才缓缓说道:“难怪10月11號的《大同报》找了一个月都没找到。”

王承恩和其他服侍崇禎的太监当即趴在地上,五体投地,不敢出声。

崇禎皇帝却平静地问道:“今年大明盐税收了多少?”

“奴婢不知。”王承恩战战兢兢地回答。

“不知道,还不去找。”崇禎的语气带著一丝威严。

“遵旨!”王承恩匆忙退下。

不到半柱香时间,王承恩又忙碌地回来了,说道:“陛下,今年的盐税尚未统计出来,奴婢找到了崇禎元年和崇禎二年的盐税,崇禎元年的盐税是228万两,崇禎二年是193万两。”

崇禎冷笑一声,说道:“果然是看朕年轻,好欺负,居然一年比一年收的少。想来今年扣除长芦盐场的盐税,只怕连180万两都没有。”

“再去给朕查,陕西省尚未沦陷之前的盐税是多少?”崇禎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愤怒“遵旨!”王承恩再次匆匆跑了出去。

没多久,他又匆匆而回,边跑边回道:“崇禎二年陕西的盐税是23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崇禎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双手横扫,直接把自己案台上所有的东西全部扫飞了。

他愤怒地吼道:“只有贼寇的半成,这就是我大明的好臣子,这就是我大明养了200

多年的士绅,他们霸占了每年几千万两的盐税,居然连个零头都不愿意给朕。”

一个陕西行省的盐税竟高达380万两,崇禎凭藉小学合格的算术能力,简单一算便得出,整个大明的盐税高达3800万两。

可真正落入朝廷口袋的,却只有不到200万两。每年有3000多万两被那些蛀虫吞没,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

3000多万两,这能做多少事情。可以操练30万像秀子营那样的精锐之师,对內可以賑济灾民,对外足以抗衡辽东的女真人、大同社的势力。但就因为这些蛀虫,朝廷根本收不到这笔钱。

即便之前贺涵跟他说过,朝廷的盐税应该有上千万两,但这次从大同社的报纸上看到確切数据,给他带来的震撼远超以往。原来不是上千万两,而是实实在在的3000万两。

更关键的是,这还仅仅只是盐税一项。大同社还有矿税300多万,商税500多万两,关税200多万两。各种税收加起来,一个陕西行省就搜刮出2000多万两,这还没算田赋。

崇禎三年,哪怕朝廷加了辽餉,不算粮食等实物税,一年的税收也不过600万两银子。大同社只占据一个行省,税收却是朝廷收入的三倍以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