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68章 ,扒下士绅的画皮

钱谦益、黄道周和刘宗周三人来到潼关,见到守將杨秀头,说明来意。

如此重大之事,自然不是杨秀能够擅自决定的。他当即便命令连长侯远,让他把钱谦益三人带到长安去。

侯远带著钱谦益三人来到轨道马车旁,三人一脸惊地坐上了车。隨著一声清脆的鞭响,马车风驰电般地朝看长安驶去。

这马车的速度和稳健性让钱谦益等人惊讶不已。它行进的速度极快,已经快追上奔跑的骏马。更关键的是,坐在马车上极其平稳,平常马车那种顛簸感是一点都没有。

地面上那几条铁棍更是让他们连连咋舌,铁不管怎么说都算是一种珍贵的物质,大同社居然把它铺在地面上,只是为了让马车行驶得平稳一些、快一些,这奢侈得让他们难以想像。

钱谦益好奇地问侯远:“小哥,你们大同社为什么把铁棍拼成长条安置在地面上?”

侯远笑著解释道:“这是木头做的,只是铁片包在木轨上,这样走起来更快也更耐压。据说这是俺们都督在古书上找到的秦木轨道路,只要轮子在这轨道上,车能拉上万斤的货物。”

钱谦益三人恍然大悟,如果是铺的木头做的轨道,虽然也算是奢靡之举,但也没有像刚刚看到铁轨时那么惊讶了。

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也听说过秦木轨之事,但却从没想过还真有人会把这种轨道给復原。

黄道周还是觉得有些不解,奇怪地说:“这虽然能让马车快一点也平稳,但哪怕是木工也不便宜吧?只为了快一点速度,费也太奢靡了。”

侯远不以为然地说:“几位虽然饱读诗书,但目光短浅。就这轨道出现,整个关中的商家都欢喜不已。以前要走两天的路,现在一天就能走完,货物量还多了三倍,赚的钱也多了三倍,时间还少了一半。要不是建设一条轨道费太高,关中的商家都想自费建造木轨。”

黄道周不服气,正想反驳,却看到了令他极其震惊的一幕。只见一个由上百辆马车组成的车队,从他们身边经过。这些马车和他们日常见过的马车截然不同,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两匹马后面拉著在轮子上的火炮,就这样在轨道上快速奔跑,速度极快。

这个马队极其庞大,过了一刻钟才看到队伍的末尾。就这么一会几的功夫,他们身边经过了几十上百门的火炮,这些火炮看上去的口径都比朝廷的红衣大炮还要大。

后面的路上,他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车队。一个车队就是几十上百辆马车,马车上装满了货物。就他们惊鸿一警的情况来看,有粮食,有各种布匹,还有各种武器装备。

同时,他们还看到了加长版的这种马车,马车上坐著二十几个士兵。这些土兵穿著整齐,肩膀上扛看长枪,面带笑容,唱看他们没听过的歌谣,跟看马车前往潼关方向。

这景象让三人脸色都凝重起来。大同社的准备显然是极其充裕的,他们的土兵装备精良,军心士气极其高昂,这明显就是一支极其强悍的精锐之师,而且这支军队蓄势待发,

准备战斗。这种情况下,他们这趟议和的任务非常艰难。

车队一路风驰电地行驶了100多里,当晚在渭南县的招待所停歇。

晚上,钱谦益、黄道周、刘宗周三人难以入眠。几人在招待所的一个小园里交流著自己这一天的心得。

钱谦益苦笑著说:“今天我等深入关中100余里,哪怕只是惊鸿一警,但关中的秩序却比中原好多了,甚至不客气的说这已经有几分盛世景象。”

他们这一路先是从江南沿著运河到京师,再由京城又沿著运河横穿整个中原。这一路上的情况都让他们忧心,用“饿遍地,路有遗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但他们也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次旱灾规模波及整个北方,已经超出朝廷賑济能力的范围了。

然而进入了关中,景象却焕然一新。一路上他们看不到一个流民,越靠近城池城镇,

水渠就越多。尤其是接近华阴、华州、渭南县,他们看到了绵延几十里的水渠网络,还有像桥樑一般的高架水渠。尤其是当他们进入渭南县之后,街道上车水马龙,百姓安居乐业,这分明就是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样强烈的对比给他们的刺激太大,进入关中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般。三人有一种难以明说的情绪,心中不禁泛起疑问:这究竟是谁才是朝廷?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