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的士绅他们更喜欢种植价值高的经济作物,至於当地的百姓会不会饿死,他们並不在意,
反正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几人歷经千辛万苦终於说服家族的长辈,拿出一部分土地种土豆,玉米,红薯,又想要让当地土绅减租免息,减轻农户的负担。
但平时对他们笑脸相迎的叔伯们,听到这话脸色就难看起来,脾气暴躁的,甚至直接把他们扫地出门,连表面的和气都不愿意维持。
等大同军攻占江淮之地之后,他们更是被惶恐的士绅斥责为大同乱党,要不是几人家族在当地也是势力庞大,只怕他们本人都被抓起来了。
正是有这几年的实践,他们才知道重民社在长安城做的事情何其不易,但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位前辈已然倒在了前行的路上。
他们曾邀请高登加入几社,为天下太平出份力,但高登拒绝了。不过,双方一直保持著联繫,
成了知交好友。
高登看到夏允彝,惊地问道:“彝仲,你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也理了个短髮?”
夏允彝苦看脸,无奈地说:“別提了,儿日前某看工匠提炼火药,自己也手痒,想亲自动手试试,了解一下火药的性能,也算是为將来上战场做准备。却没想到用力过度,火药突然炸了。好在石当中的火药不多,只是把头髮给烧了,我看著实在难看,就乾脆理了个短髮。”
杜麟征心有余悸地说:“好在那里面的火药不多,也没加硫磺,要不然真爆炸了,只怕你连小命都保不住。以后製造火药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工匠去做吧。”
夏允彝却坚定地说:“我等將来是要上战场杀敌的,掌握好火药的性能,才能更好地使用火枪。某这只是没有经验,忘记了在延安府博物馆看到的静电也能引燃火药的事情。有了这次教训,
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了。”
高登惊讶地问道:“彝仲兄,你们打算参军?”
夏允彝郑重地点点头,说道:“现在天下大乱,我辈若不挺身而出保家卫国,难道要把天下交给走上邪路的大同社,又或者是交给那些贪婪无耻、昏无能的將门吗?”
周立勛也跟著说道:“我等在松江府,也建立了一支几社军,想要学习高兄你们参军报国,护卫天下。”
如今,大同报不仅揭露了將门丑陋的嘴脸,把延安府、洛阳城那些將门即便到死也要贪財的德行公之於眾,更让天下的士绅大族失望透顶。关键是这些將门面对大同军时不堪一击,实在是让人看不到希望。
与此同时,大同军,秀子营的出现,给了他们另一种选择。由读书人组建的军队,战斗力不但不弱,甚至极其彪悍,能把那些將门打得落流水。
而江南大地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於是很多士绅大户纷纷让自家的读书人组建乡勇、社军,这已然形成了一股风潮。现在江南的读书人都不热衷於吟诗作对了,而是捧著兵法兵书,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