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復社的声势也从此震动朝野,號称是“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復社者”。其影响力遍及南北各省,走到哪里都是万人空巷,拥泵粉丝无数。

復社名声虽然大,但高登却不看好他们了,他们所作所为和东林党这做法一般无二,都是抗税减税,面对朝廷收入下降,难以賑灾抗旱,更难以对付外敌,张薄却没有提出什么有效的见解。

他在江南有这么大的名声,主要还是维护了江南地主自身的利益。但这次他们遇到的敌人不是只能派遣几个太监,锦衣卫的大明皇帝。

而是带著火枪火炮的大同社,徐晨是根本不会在意復社的舆论影响力,更加不会在意地主士绅的利益,大同军南下不会只带著几个太监锦衣卫,而是带著几万大军。

而且即便是比文斗,高登也不看好张薄等人,徐晨可是写出《封建土地论》把地主士绅的画皮扒的乾乾净净,张薄的《五人墓碑记》和《封建土地论》,就像百家宗师和童生比文章。

比武,大同社可是在延安的夫子庙当中,打了几百秀才举人哀豪遍野,以江南读书人涂脂抹粉的习惯,大同社只怕能一敌十打的他们哀鸿遍野,他们是真正做到了文武双全,以理服人。

隨著夜色渐深,画坊当中的一个叫李香兰的魁前来招待他们,船也开始开动起来,船上的江南士子呼朋引伴,按照亲疏远近,相互聚在一起。

夏允彝他们遇到相熟的读书人,就会拿几本《队列兵法》交给他们。並且说道:“这本兵法更適合练兵,也更適合火器军队。”

这是他们找高登开印《队列兵法》的原因,他们觉得这本兵法最適合现在的江南了,能够快速提升江南乡勇的战斗力。

那些和他们相熟的好友,也不好意思拒绝,纷纷接受了这份礼物。

“密之兄,你也在这里?”夏允彝看到落魄的方以智惊讶道,在他印象当中方以智是个相貌清秀,风度翩翩的公子,而眼前这个人却里过,一副落魄景象,以至於他差点都认不出人。

方以智出生於安徽桐城一个仕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勤奋好学,见识广博。青年时期,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歷史上他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人並称“明季四公子”,以文章和风度著称於世,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对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不满。

而在这条歷史线上他就落魄很多了,他还没考上进土,家乡就被大同军攻克了,像他这种明朝官宦世家,是大同军严厉镇压的对象。

大同军攻克桐城之后对方家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清洗,財產充公,土地没收,那些有做恶的子弟,更是被直接枪毙,方家直接家破人亡,只有少数的族人和方以智一样逃到了江南。

方以智苦笑道:“落魄之人,让彝仲兄见笑了。”

听到这话,夏允彝他们才想起来,方以智的家族正好在江北桐城,看他现在落魄的模样,再想到大同社对待士绅的政策,他们明白怎么回事了。一时间他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看到落魄的方以智,杜麟征內心既惶恐又害怕,大同军打过江南,只怕他也会变成这副模样。

他內心不由不由自主的升起一股愤恨道:“大同社连方家这等清流都不放过,这种不分是非黑白的乱杀一气,和黄巢那种暴贼有什么区別?亏的徐晨还是个读书人。”

高登苦笑道:“自古英雄无善类,徐晨亲自承认过大同社的清洗的確会有无辜之人,但矫杜必然过正,天下的士绅既然可以不在意几万万农户的死活,那么农户为什么要在意几百万士绅的死活。大明每年都有上百万的农户饿死,那么现在冤死几万士绅,以比例而言还是农户心善。”

现场的眾人贸然听到这话,不由得升起股无名怒火,怎么能拿他们和农户对比。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