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轨道热潮与今年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眾人在为定都之事感慨一番后,心里都明白定都这种关乎国本的大事,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左右的。伤感过后,大家便开始交流各自掌握的信息,这也是他们成立陕西会馆的主要目的。
孔晨清了清嗓子,说道:“总理府提出了一个设想,要在密云地区建立一个大型水坝,这个水坝既能防洪,又能增加直隶上百万亩的水浇地,集防洪抗旱功能於一体。
各位要是想在京城站稳脚跟,现在就可以著手建造砖窑厂、水泥厂。既然已经定都在直隶,直隶就是咱们大同社的根本,元首府肯定会著力巩固根基。接下来一二十年,整个直隶必然会掀起大规模新修水利设施的热潮。开办水泥厂、砖窑厂、矿石厂这些搞基建的作坊,肯定稳赚不赔。”
孔晨之所以透露这个消息,是因为他瞧不上这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辛苦活儿。砖窑厂和水泥厂几乎没什么技术难度,现在抢先入局,还能占个先机。等过上半年、一年,大家都反应过来了,到时候想要赚钱就得激烈竞爭一番。
其实关中已经有这种趋势了,从大同市占据延安府开始算,对基建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大,修沥青马路,翻新城池,建设工业区,这就导致对水泥,砖头,砂石建筑材料需求极大,於是这几年关中商贾手里有点閒钱就会投入到这个行业当中,结果就是產能快速扩张,超过了需求,今年关中这些水泥,砖窑作坊因为竞爭太过激烈,甚至出现了亏本的情况。
后面大同社攻占了中原,又在整个北方开启了基建,大量在关中活不下去水泥,砖窑作坊,搬迁到中原,江淮,山东,北直隶等地这才及起死回生。但从这件事情就能看出,就是小作坊太过於脆弱了,没赶上好时候,不但不能赚钱,反而会把老本都给贴进去。
他现在把目光投向了蒸汽机行业。他是第一批蒸汽链上的產业供应商,这几年不仅赚了钱,还学到了技术。第二批开放蒸汽作坊名额的时候,他想尽办法搞到了一个。凭藉这个名额,他在长安股市筹集资金,了 15万两银,终於开办了一个蒸汽作坊。
隨著大同社的地盘不断扩大,建立的水利枢纽越来越多,对蒸汽抽水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即便现在蒸汽机的价格跌了一小半,但这个行业依旧利润丰厚,可以说是日进斗金。所以孔晨看不上那些没技术含量的行业,他一心盯著高技术、高利润的行业。
不过,孔晨看不上,並不代表其他人也看不上。姜瑄就打算涉足水泥和砖窑行业。他倒不是看中这些行业能赚多少钱,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属於劳动密集型行业。
不管是元首还是总理,都非常关注民生,而这些行业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养活更多的人。这样做能贏得元首的好感,让姜家在民朝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另外,姜家也清楚,元首治理地方向来是基建先行。接下来十几年,北方肯定会像当初的关中一样,进入大规模的基建阶段。砖窑厂和水泥厂本身就是能赚钱的行业。
田然笑著说:“各位要是有关係能弄到海船,跑海贸也是个非常赚钱的行当。现在朝鲜国已经被元首掌控,朝鲜国虽然是个小国,但也有三四百万人口,国內有丰富的木材、人参等药材,粮食也不少,这些都是不错的买卖,在海上跑个来回少说能赚几倍利润,多的甚至有十几倍。”
田然的话让眾人吃惊,哪怕是最赚钱的蒸汽机作坊,也没有几倍,十几倍的利润,以前他们就听说过海商赚钱,却没想到会如此赚钱,动不动几倍,十几倍的利润。
就在眾人还处于震惊状態的时候,他压低了声音神秘地说:“朝鲜和中原不一样,那里的工价不仅低,而且不需要交厚生金,也不用管工作时长,更没有工匠司的监管。我已经打算在朝鲜建立钢铁厂。”
田然的话让所有人都不禁屏住了呼吸。这一年多来,他们虽然赚了钱,但有些不该的钱出去,心里还是很心疼。
从来没听说过请工匠还要管工匠养老的道理,这简直是顛覆了以往的认知,以前可都是徒弟给师傅养老。
还有就是不允许加班,逼著他们雇用更多的工匠。每多雇一个工匠,不但要付一份工钱,还要交一份厚生金。他们寧愿加班,也不想多僱人。
只可惜现在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只能服从元首府的命令,要是敢违反元首的命令,工匠司的人可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工匠司让他们感觉有个锁链悬在他们的头顶,隨时隨地有可能勒住他们,但偏偏工匠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一年前工匠司发出管理条例,要求所有僱佣规模超过100人的作坊都建立工匠司分部,以方便他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