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思想换不了,那就换人
眾人围坐在一起,议论纷纷,气氛热烈,但现场的读书人並未將注意力放在江南的事务,反而更关心北方大同社的事情。
一位年轻的读书人向张溥问道:“天如先生,北方真的没有皇帝了吗?徐晨真的没有称帝,会不会只是换了个称呼,就像始皇帝把天子改称皇帝一样,他把皇帝叫做元首?”
这的確是古往今来开天闢地的第一遭。歷史上,造反称帝的英雄豪杰多如过江之鯽,而造反而不称帝的,大多是因为没有能力。如今徐晨已经占据了整个北方,是当世实力最强的人物,江南的读书人很难相信他能忍住称帝的诱惑。
张溥虽然与大同社处於敌对立场,但还是公正地说道:“要判断一个人,得听其言,观其行。我和徐社长相处了三个月,他的言行举止確实没有称帝的想法。他作为元首,权力看似比一般帝王大,可这更多是源於他的威望,但这个位置並不能继承给后代。
就说这次大同报公布官员財產,徐社长自己排在首位,这些年下来,他和夫人也就积累了三万多两的家產。由此可见,他只是把这三万两当成自己的家產,而没有將天下视为自己的私有財產。徐社长做事喜欢身先士卒,去年六月他就在中原抗灾,和普通灾民一起挖水渠,我亲眼所见,足足三个月时间,绝无虚假。北方的灾情能如此快速得到平復,和徐社长的以身作则有很大关係。”
后面的话让当地士子尷尬了,大同社的人身先士卒,抗旱救灾,他们的家长,趁火打劫,发国难財,不要说外地的士子看不下,就是他们也看不下去。
黄宗羲听完,不禁嘆息道:“如此圣明之主,要是不苛待士绅就完美了。”
南方的读书人对徐晨的观感十分复杂。徐晨宣传的思想,在南方读书人群体中颇受欢迎。他带领一群读书人起义,占据了大明半壁江山,还迅速恢復了那片地区的稳定,这样的功业令人羡慕不已。
哪个读书人不想建立一番前所未有的功业呢,徐晨成了他们心中既嚮往又难以企及的对象。
然而,徐晨要清洗地主士绅,这让他成了读书人家族的敌人。所以,儘管他们內心非常崇拜徐晨,但为了家族利益,只能留在江南。
夏允彝冷哼一声,愤愤地说:“要是士绅都做那些祸国殃民之事,我也会为徐社长高呼一声杀得好。”
他想起了在苏湖地区的遭遇,心中满是怒火。最早发现苏湖地区发生灾害的是几社成员。他们怀著救灾的热忱,从家族中弄来了土豆、玉米、红薯等粮食,还联合松江的几大家族,效仿大同社搞了一场捐助活动。
松江府的几大家族看在世代交情的份上,或许也是忌惮他们手中的五千社军,纷纷拿出粮食,你捐三百石土豆,我捐五百石红薯,总共凑了大概五千石杂粮,准备运往灾区。
当他们满怀希望地將粮食运往灾区时,却被当地的乡勇阻拦了。
乡勇声称这是资政会议的决定,不允许外乡的粮食进入灾区。
夏允彝等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一片好心运送粮食来救灾,却遭到这样的阻拦,这是他们事先完全没有想到的。
隨后,苏州的士绅前来与他们交涉。那士绅穿著华丽的长袍,摇头晃脑地说了一大通云山雾罩、让人摸不著头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