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大致意思是,他们捐了粮食,会让本地士绅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本地士绅捐少了,会被人说成小气。

夏允彝:“那你们就捐多一点。”

“捐粮施粥都是有规矩和惯例的,不是你想捐多少就捐多少。”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那士绅还摆出一副长辈的姿態教育他们:“你们这些年轻人太不会做人了,长辈是怎么教的,捐赠的数量怎么能超过我们本地士绅呢,这不是影响我们在当地的威望吗?我们的面子还要不要了?”最后,竟要求他们只留下一百石粮食,其余的全部运回去。

当时,夏允彝气得满脸通红,要不是徐孚远等人及时拉住他,他真会当场把那士绅打得满脸开。

夏允彝等人在遭遇苏湖当地士绅的无理阻拦后,心中满是愤懣与疑惑。他们决定展开调查,想要弄清楚其中的缘由。

经过一番探查,他们终於发现了背后的真相:苏湖当地的士绅们正打算趁著这次天灾,大规模兼併农户的土地。而他们带来的賑灾粮,无疑会严重阻碍这些士绅的计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士绅们派人试图劝说他们回去。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夏允彝怒不可遏,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黑化衝动。他恨不得立刻带著大军踏平苏州城,把当地的那些士绅全部吊死在城墙之上。

此时,他终於有些理解徐晨的想法了,这些士绅自私自利、不可教化,或许只有將他们绳之以法,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然而,他终究无法突破自己的出身局限,黑化的念头最终未能付诸行动。他只是在苏湖之外设立了施粥点,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救助了三万灾民,並將绝大部分灾民安置在了松江府。

外界的读书人听了,也纷纷摇头,对那些士绅的行为表示不齿。在一年兼併土地,这是士绅的常態,但阻碍朝廷的賑灾粮进入,这还是开天闢地的头一遭。苏湖的士绅真是不给自家的父老乡亲留一点活路,连他们都觉得无耻过了头。

苏湖地区的读书人羞愧地低下了头。他们並非不清楚父辈们的所作所为,也曾试图劝说,但父亲叔伯们根本不听他们的劝告。那些士绅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在这大灾之年,我们用粮食救了百姓,百姓回馈我们田地,这不是两全其美之事吗?”

张溥也感慨道:“大明有很多陋习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大灾之年兼併土地是一项,读书人靠掛也是一项。朝廷没有钱,拿什么养兵、賑灾和搞建设?”

“大明人口万万却打不过一个几十万女真人,徐晨带著几十个读书人,几年级的时间就占据了大明的半壁江山,造成这些事情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朝廷没钱。

徐晨起事的米脂,被九边重镇包围,按理来说在这种地方举事,无疑是自寻死路,但偏偏朝廷劝了九边三四年的军餉,当地的边军穷的活不下去了,看看大同军举事以来,哪里打过什么硬仗,边军几乎都是望风而降,又或者是直接加入了他们,看看大同社的军方高层,有多少都是边军將领出身。”

我这次去北方,学到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权责对等。徐晨掌握了天下最大的权力,也付出了最大的艰辛。北方只要出现灾害,他总是衝到第一线,大同社的官员也是身体力行,哪里出现灾害,马上衝到第一线去平復,没有推諉,没有视若无睹,也只有这样尽心尽责的官员,才能让北方经歷如此多的灾害,却没有发生任何的民变。

而这种事情在大明是看不到的,大明之所以衰败,就是因为地主士绅占据了天下的利益,却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