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要知道大同社第三年已经在整个延安府推行他们的政策了,而且他们还是在天灾人祸的压力下。”

这方面他的感慨最深,几年前他带著几社军队跟著文震孟去了苏州,他是亲眼看著文震孟压服太湖士绅,要他们把租子减少到三成五。

结果他去年去常州上任,当地的地租又涨上来了,有一些大户甚至为了填补他们前年的亏空地租涨到六成,他上任常州的一年多时间,只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让大户把地租重新降到三成五。

但即便做成了他也很绝望,他已经能预感到常州未来的情况,等他走了之后,地租又会涨上去,甚至涨得更多。

张薄嘆息道:“想要拯救朝廷现在的危机,终究还是要靠清田。”

听完张采的话,他也很失望,以两位大儒的能力也只能辐射十几个村子,但整个大明像黄道周和刘宗周这样的大儒,不出双手之数,显然两人的政策只能建立一个小范围的世外桃源,让这两位大儒自娱自乐。

好在张薄很快就恢復了情绪,他本也没打算靠这两位大儒来改变时局。

“这几个月我翻阅了福建行省,所有和土地有关的文书。洪武年间,太祖为巩固海防、抵御倭寇,在福建行省沿海建立了系统的卫所体系,並推行军屯制度,共建立了五卫十二所。

其中富寧卫就有军田6300顷,至於其他卫所的军田情况,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找不到文书了,

但五大卫所兵员数量接近,想来军田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大,也就是说福建行省光朝廷所属的军田,就有3万顷左右,这差不多是300万亩的田地,以50亩养一兵丁,光福建行省一地军田就可以养6万精锐。

眾人默然,如果福建行省还有这6万精锐,百年前倭寇就不可能祸乱江南,戚继光就不可能靠募兵来打倭寇。十几年前郑芝龙也不可能为祸江南。甚至大同社也不可能凭一些战舰,让几千里的江南海防变得发岌可危。

以他们对將门和地方大族的了解,这些军田只怕没剩多少了。

夏允彝询问道:“现在福建行省在册的军田,还剩下多少?”

张薄苦笑道:“帐面上约有93万亩,已经不足三成了,但即便就这三成,也大部分被卫所军官霸占,军户现在还拥有的土地不足百分之一,这也是江南卫所破败的直接原因,卫所士兵,即便不逃离,他们没有田地也没办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夏允彝道:“这就不怪几十个倭寇就能横行江南,大同社一兴起就能攻破榆林,固阳,寧夏三镇,我大明的將门士绅实在是太不做人了。”

张薄道:“所以我等要正本清源,让这些土地回到士兵的手中,如此他们才有保家卫国的决心,才能抵挡得住大同军的入侵。想要清田,强大的武力是必须的,几社大军到了福建吗?”

张薄自然明白自己不可能靠督师的官职就能压服整个福建的卫所军官,让他们把土地退还给土兵,更难以让地方的士绅吐出他们吞併朝廷的土地,只能用强大的武力震他们。

夏允彝道:“几社大军已经在福州了,就等著天如兄你的命令。”

张薄道:“宋伟带领的3万大军会是军田的受益者,拉拢住他们,富寧五大卫所就翻不了天,

朝廷可以把富寧卫所將官调到金陵,让他们没办法干涉我等清田。”

张采担忧道:“最关键的是福建士绅大户他们占据的土地,这是200多万亩土地的所有权的归属,足够福建士绅把我等看成生死大敌。”

每每想到这个数字他就一阵发寒,不知道自己这个大好头颅会交代在谁的手上?

张薄道:“所以就要看大同社的威忆,某已经准备好很多大同社清洗北方士绅的报纸,福建行省的士绅大户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们必须退还朝廷的田地。”

雷士俊內心一阵惶恐道:“某还是觉得想要清田,太疯狂了。”

张薄道:“不清田,朝廷扛不住大同社,现在大同社已经在江北增兵了,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想要救朝廷只能用这样激进的方法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