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被杀鸡儆猴的钱谦益
大同十二年(1636年)二月十三日,金陵城,文华殿
文华殿內,气氛异常凝重。殿內官员行色匆匆,脚步急促,人人脸上都带著挥之不去的疲惫和焦虑。自去年底大同社三路增兵、南明被迫紧急扩军十万以来,这座南明的中枢的殿堂,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超负荷运转。
从大同军增兵扬州开始,巨大的舆图掛在大殿中央,代表大同军兵锋的红色箭头,正从江北三个方向直指江南,每个看到这副军事地图的南明官员,就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自己的脚步。
而在殿內一场阁部级的高层会议正在召开。
户部尚书郑三俊声音略感疲惫道:“首辅!诸位部堂!自徵兵令下,朝廷每月开支陡增百万两之巨!太仓存银,犹如烈日下的雪水,肉眼可见地消融!照此下去,不等夏粮入库,国库便要彻底告罄!”
侯恂坐在首辅位置上,眉头拧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他目光扫过舆图上那刺眼的红色箭头,沉声道:“把建造战舰、招募水师的款项先挪过来应急!”
半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救国债券,筹集了六百万两巨款,名义上是为重建水师以抵御大同海上威胁。
然而大同社在江北厉兵秣马的姿態,迫使朝廷將重心完全转向了长江防线。侯恂早就想好要挪用於徵召这十万新兵、打造军械、加固江防工事了。反正也不会有人来管朝廷是怎么这笔钱的。当然是哪件事情要紧在哪。
郑三俊苦著脸道:“朝廷就是挪用了这笔钱才能支持的住,要不然哪来的钱財来养活这新招募的10万士兵。”
文震孟不满道:“这才2月份,600万两银子就快用光了,你这个户部尚书是怎么当家的?”
郑三俊委屈道:“朝廷这半年来钱如流水,新招募十万大军,士兵要给军餉,要给安家费,要打造火枪,火炮。长枪鎧甲,长江防线要修堡垒,还要製造战舰,还要去聘请西班牙,荷兰这些西洋人做教官,这哪一样不需要钱,现在光是每月军餉,按新兵三两、沿江驻防的士兵六两,一月开销就是近百万两。”
文震孟质疑:“以往朝廷税银不过四五百万两,尚能维持九边数十万大军!如今岁入远超两千万,怎反捉襟见肘至此?”
兵部尚书范景文马上解释道:“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局势需要精兵,养精兵就要钱,火器造价也贵,一桿火枪市价近二十两,红夷大炮虽然朝廷能製造业也要五百两!而整个长江防线需要千门红夷大炮,这就是五十万两。”
郑三俊长嘆道:“文阁老,你也说了是以往,以往朝那是敢欠餉!九边將士欠餉常事,最多的积欠了两三年军餉!將领喝兵血,兵士劫掠自肥,朝廷只当不知。
如今呢?大同社虎视眈眈,我军战斗力本就不如人,再敢欠餉,只怕顷刻譁变!这安家费、足额军餉,都是买命钱!再者,”他加重了语气,“当年製造军械,靠的是徵发民夫、摊派物料,近乎无偿!成本自然低廉,但这样製造的火枪炸膛,火炮无用,军中的將士不敢用,用这样的火器打起仗来屡战屡败。现在朝廷要给工钱,物料也给的十足,费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文震这下不说话了,当年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如何他是知道的,只是他没想到养一支战力强悍的军队费会如此巨大。
侯恂沉默了。冰冷的现实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他心头。他苦心孤诣维持的南明朝廷,像一个被蛀空的巨人,外表庞大,內里却已腐朽不堪。面对大同社泰山压顶般的军事压力和內部失控的財政黑洞,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