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387章 ,黄刘二人的模范村与福建清田

大同十二年(1636年)二月九日,福建,莆田,山牌村。

初春的闽南,山野间已泛起新绿新任的福建督师,上任不久就来到莆田山牌村。这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却是当时大儒黄道周的故乡。

刘宗周和黄道周两人在南明建立之后,並不热衷於官场的仕途,尤其是在资政会上见多了地方大员的勾心斗角,两人对南明朝廷更加失望。

二人虽然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专业学问上,但也有感世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才会孕育出大同社这样的学社,两人都认为当今世道最大的问题在农村,只有解决这个问题,天下才能步入正轨。

所以二人在做学问之余,也想要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解决天下的问题。但学习大同社毫不留情的清洗地主士绅,两人是做不到的,但稍微改良还是可以的。

两人借鑑一下大同社的政治理念,在黄道周的家乡山牌村,开始践行自己的理念,建设一个符合他们理想当中的儒家体系下的乡村,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

现在即便是张薄也知道山牌村的名字,所以他一上任,就来到莆田拜见黄道周和刘宗周二人,

而且姿態放的非常低,打著学习的名义前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群孩童坐在砖瓦房当中,跟著夫子摇头晃脑的读著三字经。

这些孩童读书的声音倒让眾人感觉到一阵舒畅,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一丝笑容。

张薄笑问道:“黄师,村里的小孩都在此?”

黄道周笑道:“共103名孩童,分三班由夫子教导。”

他得意的屡屡鬍鬚道:“未来这些孩童必定会成为朝廷的栋樑之才。”

“孩童的束修如何解决?”夏允彝询问道。

刘宗周笑道:“夫子由我等的学生来担任,不收束,每个村都百亩学田,这些是学堂的经费也是夫子的束修。”

而后他们走到另一间教室,里面就不是孩童了,而是一群年长的农户。

刘宗周的门生张履祥拿著一块像岩石的东西道:“这东西叫鸟粪石,打碎了撒在田地当中,能让粮食增產一倍,按照《农经》当中的说法鸟粪石当中有一种叫磷的元素,是农作物生长需要的。”

农户这才恍然大悟道:“难怪这些石头撒到田里之后,庄稼就丰收了,原来庄稼就吃这石头。”

大同社使用鸟粪石已经有好几年了,尤其是大同社的农经,印了十几万册,已经把鸟粪石的功效公之於眾了,所以只要看过农经的人,都知道有鸟粪石这种肥料。

而福建外海海岛数以万计,不少的海商直接在福建外海的无人岛屿挖掘鸟粪,然后运到扬州去贩卖。

刘宗周等人在知道鸟粪石的功效,他们也派人挖掘,然后用在田地当中,果然效果极其显著,

当年增长五成以上,粮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