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增殖过快的海商与环球航行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11月5日,京城。
接下来的几天,大会终於没有意外,按流程平稳进行,各藩国进贡礼品给大同社,东吁王(朱常瀛)带来了两头大象,还有当地的翡翠佛像与十二生肖像等物品。
歷史还是有一定惯性的,韦富带著一批翡翠去了江南,找最好的雕刻大师雕成各种珍贵的首饰与佛像。
这些首饰一经推出,以其艷丽的色彩极其受到富商妻女的欢迎,而后这股风潮快速从江南传到北方,在整个民朝流传,快速的压制了传统的玉石產业。
现在翡翠產业已经成为了东吁国最重要的外贸產业,每年能徵收到百万两的税银。
所以祖泽润这些人也不遗余力推广翡翠饰品,这次的公民议会更是不能放过,他找了最好的翡翠原石,请最好的雕刻师傅,雕刻的进贡给大同色的翡翠。
当然东吁使团还运了一大批翡翠饰品,只等吸引京城富商的目光之后再把它们卖出去。
安南两大诸侯上供了一些沉香,苏木,紫檀,红檀,金丝楠木等珍贵的木料,还有一些在东南亚的珍奇野兽。
汶莱等东南亚国家,弄了一些鸚鵡等各种色彩鲜丽的鸟,还有珍珠,珊瑚等当地的特產。
最让徐晨惊愕的是三佛齐使者居然还带了一对狮子过来,这玩意不应该是在非洲草原的吗?怎么东南亚也有?
这些藩国上供的礼物,大同社也进行了回礼,主要是中原的高档丝绸,茶叶,瓷器,这次还增加了白和冰,另外还有一些大同社的手工业製品。
大同社不至於让他们吃亏,当然也不会学这明朝做冤大头,大致价格是对的。
对那些使者而言,回礼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是跟著他们商船带过来的东南亚特產,来到中原就能卖个几十倍的价格,再把中原的特產带回去,又是几十倍的利润。
这也是就是在大明时期,这些藩国为什么总喜欢朝贡的原因,说是朝贡,其实就是想到中原来贩卖货物。
当然现在好了很多,大同社开海之后,进入中原的货物只收5%的税,大明的海商,西方的海商,东南亚的海商把东南亚的特產卖到中原,货物量大了,价格就自然下降,同时这些藩国也不用再借著朝贡的名义,才能把本国的特產带到中原。
这几年东南亚的各种红檀,紫檀,黑檀木价格已经跌到了原本的三成,珊瑚更惨从最顶级的奢侈,价格一路跌到只有一成左右,现在那种家產刚过万两的小作坊主,咬咬牙也能买一件小的珊瑚做摆件。
当然明面上的大会召开的极其顺利,但大同社內部却已经暗潮涌动了,很多大同社的元老看向张献忠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表情。
会议结束后,徐晨在家里招待高迎祥父女,他调侃笑道:“社內都说说你高迎祥仁义无双,能给战友发300两银子的工钱。好多人连社里安排的差事都不干,直接跑到投靠你去了。”
高迎祥自从从大同军退役之后,就招揽了一些退役的士兵,购买了一艘商船,专门跑东南亚航线。
他从扬州江南这边装载丝绸,瓷器,茶叶,铁器和移民,然后停在东寧岛,吕宋停留,再由当地装白,然后卖给苏禄,汶莱,三佛齐等东南亚各,再从东南亚国购买珍珠,珊瑚,香料,各种珍贵的木材,最后返回广州或者是扬州,就这样在东南亚转一圈,一般情况下大概可以赚个10倍的利润。
现在大同社发展最快的產业就是造船业,东南沿海每个行省都有自己的造船厂,而且还处於不断的扩张当中,民间大量私人资本都大量的投入到造船业当中,让造船业成了大同社发展最快的產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