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刘永皱眉头道:“我大同社的巡抚哪来这么多钱?

他们每个工程我都是先把钱打到各家钱庄,怎么到年底就会有如此多的超出?”

户部尚书郭铭苦笑道:“他们制定工程计划的时候,钱往少的方向报,通过项目,做着做着就喊开超支了,户部再不给他们打钱,他们就没工钱给修水利设施的农户,逼得我们户部不得不增加预算。

地方上的工程,一般都会超支30%左右,而这些钱又是要给农户的,户部又不好不管,这样开支自然少不了了。”

刘永脸色不满道:“他们想借农户来压我们总理大臣府。”

三司使李富也委屈道:“超出30%都不算什么,好歹是用水利设施,我们三司衙门都快架空了。

地方上的钢铁厂,水泥厂,煤油灯厂,纺织厂,器械厂,蒸汽作坊,这些地方巡抚不经过我们三司使衙门同意,却挪用作坊的钱财。

您说一个钢铁厂要建什么纺织厂,石油作坊硬要为当地修桥铺路,本要上交的利润八成都用在地方上。我们想管都管不了。”

洪承畴去做鸿胪寺卿后,号称计相的三司使衙门,徐晨就任命了炮兵师长李富接管,他的想法是李富精于计算能管好三司衙门。

但随着战事的稳定,大同社由战时状态改为经济建设状态,各个行省都在兴修水利,修建道路,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新建工业区建设作坊。

要做的事情太多,手中拥有的钱财太少。有一部分巡抚学着罗伟招商引资,而后建立作坊,增加税收,以此来增加巡抚衙门的收入。

但还有一部分巡抚觉得这太麻烦了,耗时太久了,就盯上了三司使下属的工厂了。

这些工厂都是高技术,高利润的产业,每个的收入那比一个工业区都多。

以延长石油工厂为例,光靠煤油和沥青,每年的利润就超过了500万两,这些年他们还开发了其他产品,利润每年都在提升,是大同社当之无愧的第一赚钱工厂。

这些工厂名义上由三司使官吏,但因为和地方上牵连很深,地方的巡抚衙门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让这些利润为地方建设服务。

像是购买地方的发展债券,又或是在地方建设作坊,名义上是扩张的产业,但实际上却是被地方为地方巡抚工程服务。

这就让李富很不满了,自己这个计相几乎都被架空了,根本不能控制这些作坊的经营,甚至他们的利润都没有上交。

偏偏他又是小字辈,现在这批大同社的巡抚,都几乎是元老。比资历,比功劳,他也比不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