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53章 ,快要失控的财政与功臣云集

大同历十五年(公元1639年)11月5日,京城。

总理大臣府又开启了一年一度的税收统计,其中今年民朝税收再次增加了800万两,达到1亿1200万两这个前所未有的数字。

而粮食增产却极其缓慢,只增加了大概300万石左右,对比今年大同社投入了两千万两用于新修水利,可以说投入产出比极其差,哪怕用这些钱去购买粮食,也比这增长的粮食要多。

但即便是这样,这笔亏本的买卖也要做,没有这2000万两银子投入到水利设施建设当中,今年民朝粮食说不定就要减产。

今年北方虽然受到旱灾的影响,但大同社有这么多年抗旱的经验,旱灾的影响其实是有限。

只是大同社为了改变北方的气候,大量的土地,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黄河两岸五里范围,大同社会逐步清理这个范围的村庄,种植树木保持水土,以改善黄河的泥沙含量。

加上大同社今年在黄河两岸,规划了7个泄洪区,想要恢复上古时期巨野泽的盛景,以此恢复北方的湖泊系统,改善北方干旱的气候。

多种政策实施下去,北方有大量的田地,变成了湖泊和树林。再加上移民的原因,这才造成北方减少了600万石粮食的情况。

但这种减产对北方的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的长期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当然大同社敢这样做,这和江南粮食的产能快速提升,南洋开发逐步开始反哺本土,东宁岛与吕宋大量粮食输入中原有关。

今年长江以南虽然也有洪涝,但新修水利之后,粮食增产明显,多收了900万石粮食,这样一减,一加当中,民朝的粮食还是处于增长区间。

按理来说税银在增加,粮食产能也在增加,刘永这个总理大臣应该感到很欣慰。

但实际上他看到今年的统计数据,眉头皱的都快压死苍蝇了。

民朝的财政开支也在增加,而且增加的更快。民朝行政开支已经平稳,军事开支,随着西南清剿土司战争的落幕,这块开支也在大规模的减少。

教育开支,医疗开支虽然也有所增加,但也在预算之内,移民开支,厚生金开支增加的也不多。

但修建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开支却暴涨,导致民朝全年开支达到了1亿3000万,最终亏空了1800万两。

这表明刘永进行了三年减少财政支出政策,几乎全部没有达到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