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常常是做着做着,便发现钱财不够了,难道我等还能因超支便将修了一半、利国利民的工程弃之不顾?

伯衡此法,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啊!”陈子昂与魏青也附和黄松年的话。

徐晨耐心完笑道:“松年啊,你说的困难,我也知道,但据我所察,近年来各行省上报的超支,数额却‘精准’得很,十之八九都卡在三成上下浮动。这‘难以精准’的超支,何以能如此步调一致?”

几人一时间想不到该如何解释。

徐晨轻轻抿了口茶,目光扫过三人:“你们是不是忘记了,我兴修水利也建了10年,也就这两年放下了,建设水利工程上的事我能不懂!”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黄松年等人顿时语塞,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他们这才猛然想起,元首可不是不出紫禁城的崇祯,天下最大黄河改道工程就是在元首手中完成的,他们那些在账目上腾挪的手段,在其眼中恐怕如同儿戏。

徐晨见气氛已到,语气转为恳切道:“我知道你们多报预算,是为地方多谋些建设款项,想法是好的。但是好心也会办坏事。民朝岁入有限,去年,国库亏空八百万两,今年再次亏损一千八百万两!长此以往,纵有金山银山,亦要坐吃山空。你们想要发展地方之心是好的,欲速则不达的错误。”

他顿了顿道:“至于干涉作坊运营,更是越权。李富执掌三司使,统管天下工坊商事,乃其本职。

你们仗着地利,频频插手,弄得他苦不堪言,前几日还向我抱怨,说再这般下去,不如去军事学院做个清闲的炮兵院长算了!”

陈子龙昂道:“元首,我等也只是想让辖下百姓的日子能过得好些、快些。”

“天下岂有一蹴而就之事?”徐晨正色道,“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方是处理政务最稳健、最高效的法门。强行超前,只会透支根基,后患无穷。”

听到此处,陈子龙三人已然明白,严格预算与厘清权责之事,已是元首与总理大臣府的共同决议,绝无转圜余地。

徐晨看出他们的失落,话锋一转:“朝廷岁入捉襟见肘,百姓历经战乱灾荒,亦是家无余财。但天下就真的没有钱了吗?”

陈子昂诧异抬头:“自大同社革新以来,旧日豪绅已被清洗,如今还有何处富户?莫非元首是指海外?”

徐晨微微一笑:“你们或许不知道。仅今年江南地区售出价超十万两的庄园便有三十余座,所得银钱合计超过五百万两。看,这有钱人,仔细找找,还是大有人在的。”

“五百万两!”这个数字让三人大为震惊。这足以修建千里铁路或两千余里水渠,是一笔足以改变一省面貌的巨款。

连他们都惊讶天下富商的财产,大同社清洗天下士绅才刚刚过十几年时间,大部分的商贾发家才不到10年呢。

“这些年工商业发展,海贸兴盛,豪商巨贾积累的财富远超你我想象。”徐晨解释道,“一座十几万两的庄园,于某些海商而言,不过是一年的利润罢了。”

他缓缓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如今朝廷与百姓匮乏,而此辈豪富,自当为国出力,均享富贵。我们可设‘个人所得税’。以月入十两为起征点,十两以下者不征,十两至五十两部分,税百分之五;五十两至五百两部分,税百分之十;五百两至五千两部分,税百分之十五;五千两至五万两部分,税百分之二十……以此类推,累进加征。若有人年入百万,课以四五成之税亦不为过。此税所得,可划为地方税,充实你等藩库。”

此议一出,黄松年眼中顿时放出光来。陕西富商不少,若真能推行此税,岁入何止增加几百万?能动用的资源未必减少太多。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