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呵斥道,“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你已经享福过大明富贵,现在就该承担这些差事,这就是大同社的道理,你反抗的了吗。”
屋内一片死寂,只有油灯噼啪作响。
朱由检看着惶恐的岳父和内弟,又看看担忧的妻子,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即便他能够揭露黑煤矿的黑暗,却无法对抗这个时代的洪流。
夜深了,周奎父子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忧心忡忡地离去。
大同历十九年(公元1642年)二月初五。
天津港笼罩在初春的寒雾中,却掩不住港区空前的繁忙景象。十二艘新式战舰停泊在港区核心位置,这些是北海舰队为太平洋远洋航行特制的舰船——船体更长更宽,帆装设计更适合利用季风,船舱内还配备了最新式的蒸汽辅助动力装置,可在无风或逆风时提供动力,当然因为蒸汽动力效率差,航程路行太短,现在蒸汽轮船大部分在内河航行,或者在沿海进行短途的航运,唯一进行的比较远的,就是福州到东宁岛这段。
“这些就是即将调拨给北海舰队的新战舰?“杨秀头站在码头上,难掩激动之情。作为北海舰队都督,他等待这一天已经太久。
陈安轩扶了扶眼镜,翻看着手中的清单:“正是。每舰配备八十二门钢炮,载重七千二百吨,蒸汽辅助动力,航速可达十节,更重要的是,舱内设计了特制水密隔舱,抗沉性大大增强。“
云廷笑道:“有了这些,横渡太平洋不再是梦想。“
港区另一侧,工人们正将各种物资装船:成袋的稻米和小麦、捆捆布匹、箱箱铁器工具,还有分解包装的蒸汽机、织布机和土高炉零部件——这些都是为新大陆总督府准备的,确保他们能在当地快速建立基础的工业体系。
“小心点!那是精密仪器!“一名管事高声指挥着,“先装重型设备,粮食和布匹最后装!“
龙门吊把一件件几千斤重的零部件吊进船舱当中。
与此同时,五千多名移民聚集在港区特设的营地里,接受最后的体检和登记。这些移民成分复杂,
上千蒙古人排着队伍,好奇的看着码头上的大船,他们将利用新大陆地广人稀的特点发展牧业。
两千多中原农户带着农具种子,被五百亩土地的承诺所吸引,近两千冒险家则轻装简从,带着探矿工具和发财梦想。
“到了新大陆,真的每人能给五百亩地?“一个中年农夫紧张地问官员。
“白纸黑字,绝不食言。“官员指着布告上的总督府大印,“前五年免税,之后只收半税。“
旁边一个蒙古汉子插话:“草原有多大?“
“听说新大陆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比蒙古草原还要辽阔!“
不远处,一群冒险家围在一起研究地图:“金矿据说在西班牙人的地盘上,我等要想办法集合起来抢下一座矿,这才好挖金子。“
三月初五。
天津港晴空万里。三十二艘舰船整齐排列,帆缆如织。除了十二艘军舰外,还有以沈良为首的北方海商组成的二十艘商船。这些商船同样满载货物:瓷器、丝绸、茶叶,铁器以及各种在新大陆可能稀缺的商品,同时他们还承担着一部分的移民任务,元首府给他们运费,这能极大的减少他们此行的成本。
“起锚!“号令声中,巨大的铁锚缓缓升起。
港岸上,送行的人群挥舞着手帕和帽子,呐喊祝福。
移民们挤在船舷边,向岸上的亲人最后道别。许多人眼中含着泪水,不知此去是福是祸。
徐晨亲自到港口送行,对赵胜和吴亚军最后叮嘱:“新大陆就托付给你们。记住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新大陆我们的主要敌人就是欧罗巴诸国,其中以西班牙为首,当地的土著是我们最好的盟友,要团结他们打击西班牙为首的欧罗巴诸国。“
“我等明白。“二人躬身领命。
礼炮轰鸣二十一响,舰队在风帆的共同推动下,缓缓驶出港口。为首的威远号上升起信号旗:“跟随我“。
这支混合舰队将在虾夷岛进行最后休整和补给,然后直面浩瀚的太平洋,向着未知的新大陆进发,舰队渐行渐远,最终化作海天一线上的一排白点,逐渐消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