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朱由检的发现与钱庄风险
大同历二十二年(公元1644年)5月12日,京城,体育馆工地。
朱由检提着一包烤鸭,来到工地的大门前道:“孙大爷。”
孙大爷道:“朱记者,你又来看春生他们。”
朱由检随身拿出自己烟盒抽出一支烟给孙大爷道:“麻烦您帮忙开个门。”
孙大爷接过烟夹在自己耳后笑道:“还是带烟嘴的,这可是要给老周头他们显摆显摆再抽。”
烟草大概是万历年间传到大明境内,不过主要种植的地方就是福建,广东这些沿海地区,并且快速扩散。在浙江,嘉兴等地,崇祯《嘉兴县志》记载当地“遍处栽种,虽二尺童子,莫不食烟。”
崇祯刚继位的时候,还禁了一次烟草,只是明朝的基层基本上瘫痪了,所谓的禁烟不过是有名无实。
等民朝建立,天下的干旱一年比一年严,自然不可能浪费土地,种植烟草这种经济作物。
所以大同社也是严厉禁止福建,广东行省种植烟,禁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吸食烟草,发现有孩童抽烟行为。家长要服徭役一天。
在大同社的强力打击之下,福建,广东行省的烟草种植几乎断绝。
但天朝人烟草消费的习惯已经养成。而且随着收入提升,烟民群体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沿海地区居民,逐渐发展到社会各阶层。
沿海地区没有烟草了,烟丝价格飙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格兰人看到了利润,他们的烟草纷纷涌入民朝,一度成为了他们最赚钱的经济作物之一。
等大同社攻占西南地区之后,西南的地形早就决定了,当地的百姓想要吃饱饭非常艰难,大同社也没有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基建。
只能一方面迁移西南地区的百姓,增加人均的耕地面积,允许西南等地建立烟草种植园,实行烟草专卖制度,并且徐晨还把后世的那种带嘴香烟也弄了出来。
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烟草行业已经成为了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和财政来源。
专卖制度一方面提高了香烟的价格,打击了烟民,另外一方面,烟草专卖制度也成为了大同社的一项救济政策。
一般情况下,能获得烟草证的,都是大同军的伤兵,民朝的老弱孤残,再给他们弄一个小木屋式的小卖部,树立在繁华的街道上,这些弱势群体靠着销售烟草,零食与报纸,能获得一份温饱的收入养活一家人。
孙大爷给朱由检开门,他带着食物来到工地的一处窝棚。这处窝棚极其简陋,背靠着一处城墙,用几个木材搭建主梁,再用木板,稻草搭在最上面。
这建筑水平完美的实现了夏热冬冷,房子里面有一排排的大通铺,都是用木板搭建的,上面铺了凉席。棚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缕夕阳从墙壁和屋顶的缝隙钻进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