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创业与下岗
大同历二十六年(公元1648年)5月9日,夜,墨子学院广场
自从学院的主要建筑安装电灯,取代了以往的煤气灯,墨子学院的夜晚变得更加明亮。
许多学生选择在晚饭后聚集于此,或三五成群讨论课业,或兴致勃勃地展示自己最新的“奇思妙想”。
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与对探索未知的热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自行车”。
此前,徐晨向机械学专业的学生颁布了一项科研任务:研制一款高效、实用的个人代步工具,也就是自行车。
去年,民朝的工匠终于能把零部件缩小到制造手表的程度,徐晨给明朝第一批手表,命名为英雄手表,而后对外销售。
这些手表刚一问世,就引起整个民朝富裕家庭的喜爱,55元一块的价格虽然高昂,但对大部分富裕家庭还是能接受的。
甚至对工匠而言,这也就是他们不到一年的工钱,青年工匠咬咬牙,攒个两年还是能买得起的。手表倒是引起了京城一阵消费热潮,半年时间卖出了上万块。
徐晨想着后是很有名的三大件,手表,缝纫机都已经出现了,现在也应该把自行车给弄出来。
只是徐晨现在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点亮电气科技树上,他把研发自行车的任务交给了机械学的学生。
他亲自绘制了详细的图纸,其设计就是后世成熟的,28大杠经典款式,连凤凰的名字都写上去。
然而,接到任务的年轻学子们,却不愿意循规蹈矩。他们骨子里探索和创造精神。不甘心只做一个按图索骥的工匠,纷纷依据自己理解的力学原理和美学观念,设计出心目中“最优秀”的自行车。
很快墨子学院广场上出现了令人瞠目的景象:有前轮巨大如风车、后轮细小如碗碟的“高轮车”,设计者认为大轮踏一圈行进距离更远。
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后大前小”型,声称这样更省力、更稳定;更有甚者,造出了类似杂技表演用的独轮车,只是在后面加了个小小的辅助轮;还有各种多连杆、怪异座椅布局、甚至尝试用弹簧减震的奇特车型,每一辆怪车的主人,都坚信自己的设计才是最符合科学、最省力、最优秀的解决方案。
为了决出孰优孰劣,学院组织了多次实地比赛,比速度、比耐力、比负重、比操控性。
最终,残酷的现实让这些心高气傲的学子们不得不承认,元首设计的那款看似平平无奇、前后轮大小均衡、采用链条传动的自行车,其稳定性、传动效率和骑行舒适度,都是其他奇形怪状的车款难以比拟的,综合性能上远远超过了他们所有的“创意”设计,于是量产的自行车还是徐城设计的28大杠。
尽管如此,那些凝聚了学生心血的“失败作品”并未被完全抛弃。许多学生出于兴趣,自己动手打造或改进这些独特的设计,并在夜晚的广场上骑行炫耀。
墨子学院甚至还保留了自行车赛,大家相约,把自己设计的自行车,共同比赛的一番,因为各种奇葩的设计,导致总会出现各种搞笑的事故,这反而吸引了大量的学子驻足围观,在墨子学院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场上忽然响起了一阵熟悉的歌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香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