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并非来自某人的现场演唱,而是从一个巨大的黄铜喇叭里传出。
这新奇的声音立刻吸引了众多学生的注意,大家纷纷围拢过去,看到了徐绍、李旭四人组和他们那台简陋却神奇的“留声机”。
“李旭!你们这机器真的能把人的声音记录下来再放出来?”有相熟的同学惊呼。
“太神奇了!能不能把我的声音也录下来?”立刻有人跃跃欲试。
李旭颇为得意地扬起下巴:“我嗓子,那是绕梁三日!你们那破锣嗓子,还是别录了,免得侮辱大家的耳朵,还浪费我的胶片!”
人群中不乏家境优渥的学生,直接问道:“这‘留声机’多少钱一台?我买了!”
徐绍站出来傲然道:“诸位同学,此物名为‘留声机’,乃是我们兄弟四人呕心沥血之作,目前仅此一台,乃世间孤品!你们想要,还得等等!”
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立刻表示:“需要我们打下手吗?帮你们组装!条件就是给我们也弄一台!”
徐绍看着踊跃的人群,心中一动道:“大家稍安勿躁!明日我们就去寻姜院长,申请生产资质!有兴趣参与的同学,欢迎届时来帮忙!我们可以技术入股,若这留声机将来大卖,定然‘有福同享,有财同发’!”
“我报名!”
“算我一个!”
当下便有十几名对这项新发明感兴趣的学生踊跃响应。
第二天,徐绍四人带着他们的留声机和几张试制的唱片,走进了院长姜云龙的办公室。一番演示后,姜云龙眼中满是赞赏。
“很好!想法巧妙,动手能力也强。”姜云龙笑着问道,“按照学院规矩,你们是打算将这项成果上交给学院,由学院负责推广生产,还是想自己组建工坊,自主经营?”
墨子学院支持学生创业,但一部分醉心研究、不善经营的学生教师会选择前者,以此换取技术分红,有商业头脑则会选择后者,争取自己商业利益最大化。
徐绍毫不犹豫地回答:“院长,这是我们兄弟几个自己捣鼓出来的,当然想自己干!”
姜云龙点点头:“可以。学院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个标准的小型生产车间,再批给你们一千元的生产启动经费。作为交换,学院占股五成。”
李旭一听就急了:“院长,这不公平!我打听过,之前学长的项目,学院都只占三成股,为何到我们这里就变成五成了?”
姜云龙看着他们笑了笑道:“正是因为我看好你们的留声机,认为它潜力巨大,学院要占股多一些,并非与你们争利,而是为了将来这工坊发展壮大,时机成熟时,可以更顺畅地引入官股,纳入官营体系。这是对你们的保护”
一直沉默的夏完淳此时开口道:“院长思虑周全,学生认为此安排甚妥。”
徐绍不满地瞪了他一眼:“叛徒!”随即又看向小约翰,“你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