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高大壮无奈道:“文兵兄的方案虽好,但要求太高。农学院一年所出学子不过三千余人,撒到全国千余县,一县能分几人?如何推行需技术指导的大农场?

反观近年,我们不强力推行,民间已有农户自发联合形成小规模农场;可一旦我们由上至下强推,反而容易激起抵触,事倍功半。此乃实情。”

这点让陈子龙也感到很无奈,想当初他们大同社,抗旱会带领百姓战天斗地,抗击北方的旱灾。

北方的干旱波及了十几年,但他们硬生生的扛住了,大部分的百姓活下来了,整个北方井然有序,这场大灾,反而凝聚人心。

在陈子龙看来,他们大同社在北方做的事情,就和当年大禹在神州治水一样,属于神话史诗一般的事件

他们带领上百万百姓,努力了5年时间,硬生生的把黄河改道向北,用黄河之水灌溉了缺水的北方大地,解决了北方干旱最重要的水源问题。

理顺了北方的水系之后,他们大同社攻占江南几乎是势如破竹,不管是当初的大明还是南明,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但天下一统之后,他发现人心变了,不管是大同社元老,还是百姓都在意难以恢复到,当初那种同吃苦,同受累,那种万众一心的场景。

最好的例子就是推行农场制度,从社长执政算起,推行了10多年,但一直反反复复,属于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规模看上去逐年扩大,但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又倒退回去。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低声议论之际,议事堂侧门打开,刘永与李文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两人皆面色沉静,让整个大厅瞬间鸦雀无声。

众人依序落座。刘永严肃道:“今日召开这个执政会,主要是确立我民朝未来几年施政问题,我认为民朝未来几年当以发展产业为重心,吸纳更多的农户成为工匠,辅助移民新大陆加快新大陆的开发进度。”

李文兵也严肃道:“我认为现在的产业政策是有问题,太过于倾斜在城市,忽视了乡村,未来几年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修更多的水利设施,新大陆购买更多的肥料,以成本价卖给农户,增加粮食的产能,重新实行粮食保护价格,保护农户的权益。”

刘永道:“我们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按照我们大同社的规矩,少数服从多数,各位可以在空白纸上写出支持一方的名字。”

现场的大同社神色极其严肃,思考半天之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上了名字,而后投入一个投票箱中。

刘永看着李文兵道:“由陆军都督高大壮唱票如何?”

李文兵点头道:“可以。”

高大壮走上高台,摸出一张纸条道:“刘永一票!”

“李文兵一票!”

最终的结果是刘永20票对李文兵14票。

高大壮宣布了结果。刘永深吸一口气,压抑着内心的激荡,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在李文兵身上,沉声道:“结果已明,看来,诸位同仁更认可我的施政思路。”

李文兵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中充满不甘落寞。他没有再看刘永,也没有与任何人对视,只是缓缓站起身,对着众人微一拱手,然后一言不发,转身,步履略显沉重地独自离开了政事堂。

大同历二十七年(公元1649年)7月15日,天津卫造船厂

海风带着咸腥气息吹过船坞,巨大的龙骨和初具规模的船体矗立其间,工人们如同蚂蚁般在脚手架上忙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