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524章 府院之争与组建远征军

大同历二十七年(公元1649年)7月15日,京城,元首府。

盛夏的烈日炙烤着京城,但元首府政事堂内,气氛无比凝重,民朝权力的核心人物悉数在座。

胡益堂,蒋乡泉,陈子龙,李自成,常五,赵叔,张大,柳箭,桑文等尚书。

高大壮,赵云飞,王二,贺六,朱治,周晓珊等军方高层全部汇聚一堂。

现场大同社的高层脸色都有点难看,自从六月份的那次争吵之后,刘永和李文兵的矛盾几乎公开化。

这在大同社以前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陈子昂找到桑文询问道:“大姐,怎么没见到社长,现在只有社长才能平息元首和总理大臣之间的矛盾。”

桑文苦笑道:“他去天津卫造船厂视察新式的蒸汽轮船。”

王二着急道:“那赶快派电报去天津卫,请社长回来主持大局。”

高大壮摇头道:“只怕社长也不好干预其中,双方都没有对错,只是施政的路线不同,现在社长也是左右为难,认可景明,文兵兄的总理大臣只怕做不下去,认可文兵兄,景明只怕也没脸继续坐镇元首府了,还不如就像现在这样,让两人各凭本事决定民朝施政理念,元首在外也好兜底。”

常五无奈道:“怎么好好的就变成了这副模样,明明朝廷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这两年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增加了2000多万元,这是民朝最好的时代。”

他这话道出了许多在场者的心声。自夺取西班牙殖民地、拍卖新大陆银矿、金山开发步入正轨后,每年有价值近三千万元的贵金属注入民朝经济体系。

民朝不是西班牙,不管是工业和手工业的水平,还是内部市场体量都远远非西班牙可比,所以这笔贵金属注入民朝当中,没有形成欧洲那种普遍的通货膨胀。

反而货币充裕带来的乘数效应惊人,出现了一波前所未有的经济景气。身处其中者能很清晰的感受到。

前几年的经济萧条已迅速消散,新产业不断涌现,新式工厂如雨后春笋出现,连传统的纺织、钢铁等产业也焕发新生,整个经济体重新驶入高速增长的轨道,民朝各地都在上报工业区内作坊鳞次栉比,全部被新开的作坊填满,要求再增加工业的建设。

各大作坊都在抢青年工匠,下降两年的工匠工钱再次提升,甚至超过了萧条之前。

去年岁入激增两千五百余万,今年也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各地工业区建设如火如荼,税收增长预计只多不少。天下欣欣向荣,众人实在想不明白,总理府和元首府怎么矛盾越发激烈了。

朱治苦笑道:“就是因为朝廷欣欣向荣,他们两人都想掌握施政的主导权。”

刘永和李文兵两人之间的矛盾是施政策略不同产生的,一方想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农村,一方却想要发展产业。

李文兵认为工匠的年收入已经是农户的2~3倍不能继续拉大这个差距,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拉平这个收入差距。

但刘永却认为要把更多的农户转变为工匠,或者是迁移农户去新大陆,增加农户的人均田地,这才是增加收入最好的方法,两人前进的方向是一样,但选择的道路却不一样。

贺六沉吟片刻,开口道:“我支持刘元首。如今本土农户安土重迁,移民意愿本就不高。若再大幅提高其收入,固守乡土之心更甚,谁还愿远赴重洋开拓新土?这不利于长远布局。”

陈子龙闻言激动地反驳道:“岂能为了移民而刻意盘剥农户,逼他们离乡背井?这与我大同社立社之基‘天下大同’的本意相悖!我们当年起事,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