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此人最早的身份是卖饼的,小生意人。

本身,这种买卖都是需要起早贪黑,老实本分,才能勉强养家糊口,但侯思止偏偏是个好吃懒做的人,日上三竿还不起床,这饼当然就卖不出去了,最后生意做不下去了,就改行投奔一位将军,当了仆人。

有了落脚地,这人的心思就活动起来了,虽然目不识丁,却浑身是胆。

此时又恰逢武后鼓励大规模告密,于是,他听到消息之后,马上就去告本州刺史和李唐宗室谋反。

等他赶到洛阳的时候,宗室谋反案已经结束,武皇正在大肆诛杀宗室,于是对他的告密颇为赏识,立刻提拔他当了五品的游击将军。

这是一个散官,有待遇,但是没职责,对于一个奴仆来说,也算一步登天了。

可是侯思止并不满足,他去拜见武皇,点名要到御史台做侍御史。

这次连武皇都吃惊了。

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是要害部门,侯思止大字不识一个,怎么干得了呢?

于是武皇就问他:“你不识字,连公文都看不懂,怎么能做御史呢?”

侯思止自然是有备而来,他答:“陛下知不知道有一种神兽叫獬豸,獬豸的本事是用特角顶邪恶的人,獬豸这东西识字吗?它不识字,但是它可以凭借本能去辨别善恶,我不识字,难道我就不能凭借本能去分辨好人坏人吗?”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武皇竟觉得这人说的有几分道理:

“我为什么需要酷吏啊,不就是因为他们不受任何传统的束缚能够为我办事吗?如果一个人知书达理,行政经验丰富,就不能让他去监察部门工作,相反,他就应该变成被监察的对象了!”

于是,文盲侯思止一步登天,成为了侍御史。

诸如此类的酷吏还有许多。

刘建军说武后提拔人才的标准就是“四无三有”,“四无”是无身份,无道德,无出头之日,更重要的是在朝廷里绝对无依无靠,只能认武皇一个主子。

“三有”则是有野心、有胆量、有破坏力。

这些酷吏们甚至通过对犯人心理的了解,以及武皇的心思,编撰出来了一本专著,名叫《罗织经》。

李贤曾抽空看过这本《罗织经》。

只是第一页的内容就让他震惊。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意思就是要办就办大案子,只有这样才能震慑天下,而且便于邀功请赏,至于说刻意办大案会有冤枉好人的可能,那是不可避免的,完全不必担心。

这已经是离经叛道的经文了。

至于之后的“办案六步骤”更是堪称骇人听闻。

一、确定目标。看准了哪个人对皇帝不利,锁定他,立刻实施告密。

二、群起而攻之,从四面八方发出告密信件。酷吏们在全国各地收买了几百个无赖,一旦想诬陷谁,就指使这些无赖,差不多同一时间分别去告发,朝廷看到这些背景、身份完全不同的人都众口一词地揭发一个人,肯定要立案调查。

三、逮捕人犯,拘押被诬陷的对象。

四、刑讯逼供,取得理想的口供。

甚至由此衍生出来一句名言:“人可以接受死亡,却不能忍受痛苦。”

至于酷吏们的手段有多残忍,李贤只是听闻其中几项酷刑就觉得不寒而栗。

比如先把犯人的腰固定在桩子上,然后几个人拽着他脖子上的枷锁使劲,直到最后犯人用脖子、腰的力量把这个木桩子给拔出来,这叫“驴驹拔橛”。

还有,让犯人把枷举到头顶,然后往上摞砖头,这叫“仙人献果”。

这是些有名字的刑罚,没有名字的也不少,比如说,往鼻子里灌醋,给人犯戴上铁箍,然后再往铁箍里加楔子,等等……

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五、顺藤摸瓜,将人犯的亲朋好友牵扯进来,攀扯更多的人定罪。

六、伪造口供,将所有口供整理编撰,使其相互吻合,毫无破绽。

经过这么六个步骤,一件惊天动地的谋反案也就成了。

哪怕这里面有些人宁死不招供也没关系,酷吏们直接将人乱刀砍死,然后伪造供词,最后照样结案。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