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惨无人道,骇人听闻。

但不得不说,因为酷吏们的存在,武皇将整个洛阳治理得如同铁桶一般。

直接反对或者威胁武皇统治的人被消灭了,暗中不满的人也都噤若寒蝉,这使得武周建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下来。

审理朝廷官员的制狱的丽景门,如今也被百姓们称之为“例竟门”,意思是一进去就再也别想活着出来了。

官员们每天早晨上朝之前都要和妻儿诀别,说现在走了,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回来,如果不回来,这就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永别了。

在宫门负责引导官吏入见皇帝的宫婢给这些官员起了个外号,叫“鬼朴”,看见官员进宫,就说,“鬼朴来了”,意思是“又有送死的来了”。

在这样风声鹤唳的气氛中,武皇端坐在明堂之上,开始了她登基后的第一项改革:改革文字。

武皇颁布了第一批新文字,一共有十二个,都是常用字。

天、地、日、月、星、君、臣、载、初、年、正和照,后来,又增加了“证”“授”“圣”“国”“人”等字。

按照刘建军的说法,这些字都太有意义了,比如“君”字就是“天下大吉’四字合成的,意思是当君主的人就是最吉庆的,所有吉祥的事都围着她转。

跟君相对的是臣,“臣”是用“一”加“忠”,要求臣子一心一意的忠实于君主。

刘建军说这些字改的都是狗屁,记也记不住,写也不好写。

但他还说,有一个字一定能千古流传下去,那就是“照”字。

或者说“曌”。

因为武皇给她自己也改了一个名字,叫“武曌”,意为日月临空。

从这一刻起,武周的皇帝有了她自己的名字:武曌。

……

在这样的氛围下,武皇……不,武曌许诺李贤的、调查当初谋逆案的事情有了结果。

不光结案时间快,结案结论同样清晰明了:当年沛王李贤谋逆一案,纯属东宫属官张大安等人勾结宫人,欺上瞒下,构陷亲王,证据确凿,罪责清晰,至于幕后是否还有更深层的黑手,卷宗语焉不详,只以“查无实据”四字轻轻带过。

同时,卷宗也高度赞扬了沛王李贤在被构陷后,依旧恪守臣道,忍辱负重,其心可昭日月。

“呵呵,”刘建军翻看着李贤带回来的卷宗副本,发出几声意味不明的冷笑,“看看,这案子办得多漂亮,该杀的早已伏诛,该罚的早就被追责,该表彰的你和老刘、老王也都还活的好好的,整个案件层次分明,一丝不乱。

“最重要的是,该模糊的,一点都没多说,该说不说,那帮子能编出《罗织经》的人不光制造冤案在行,推翻冤案也同样在行。”

李贤无所谓的笑了笑。

当初还在巴州的时候,李贤把洗刷谋逆案这件事儿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但现在,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李贤心里却古井无波。

刘建军说的对,当初的谋逆案是真是假,除了当初的自己,实际上根本没人在乎。

因为冤枉你的人远比你自己清楚你有多冤枉。

“事儿算是了了,”刘建军把脚架在案几上,懒洋洋地说,“接下来,就该看你那好妹妹太平的戏码怎么唱了,武攸暨这驸马没了,你母皇总得给她再找一个。”

李贤也想到了这点,眉头微皱。

太平的婚事,始终是悬在心头的一件事。

但没过两日,便有消息从宫中隐约传出。

说是太平公主身着旧日道袍,入宫觐见陛下,具体说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只知道公主出来的时面色平静,随后便传出公主自请回归太平观,长伴青灯,为母皇和大周祈福的消息。

这消息传到沛王府,李贤听完内侍的禀报,愣神了许久。

刘建军正在嗑打瓜籽,闻言嗤笑一声:“得,自己把自己安排明白了。用出家这招,直接把往后所有想打她主意的人的嘴都堵死了。

“高!实在是高!”

他吐出瓜籽皮,翘着腿总结道:“你这妹妹,是个狠人。”

李贤默默点头,心里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太平的婚事,竟然就以这样一种谁也未曾料到的方式,彻底落了幕。

几日后,沛王府门吏来报,说是府外有一布衣男子求见,自称武攸暨。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