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准确地说,是等来俊臣对咱们的人动手。”

刘建军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只有当他真正触动了足够多人的利益,甚至威胁到陛下觉得‘好用’的能臣时,反击他的时机才算真正成熟。狄仁杰这根钉子,分量足够重了。”

他看向李贤,目光灼灼:“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借这件事,卖狄仁杰一个人情,才好更牢固的抓住他。

“总算现在一切顺利,也是时候让太平点头了,立刻想办法通知太平,可以收网了,让她答应武承嗣,联合所有被来俊臣威胁过、迫害过的人,一起上奏,扳倒来俊臣!”

……

狄光远怀揣血书,以“告密”之名叩阙求见,果然被迅速引至武曌面前。

几乎就在狄光远觐见的同时,太平公主府和魏王府的车驾也动了起来。

得到“可以发动”信号的太平公主,不再拿捏姿态,她亲自入宫,面见武曌,以帝国公主的姿态,痛陈来俊臣及其党羽目无尊上、横行洛阳、甚至惊扰宗亲的种种恶行,言辞激烈,直指其心腹大患。

武承嗣更是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他联合了武三思,以及一众早已对来俊臣心怀恐惧和不满的武氏子弟、禁军将领,还有那些曾被来俊臣“掷石问名”威胁过的官员,联名奏疏如雪片般飞入宫中。

一时间,请求严惩来俊臣的呼声,从宫廷到朝堂,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声势。

武曌将所有人召集在了一起,她端坐在贞观殿的御座之上,面色阴沉如水。

殿下,黑压压地跪了一地的人,有泣血陈情的狄光远,有凤目含煞的太平公主,有看似义愤填膺实则各怀心思的武承嗣、武三思,有以苏良嗣为首、面色沉凝表示担忧朝局的多位大臣,甚至还有一些平日里唯唯诺诺、此刻却壮着胆子附议的中低级官员。

李贤自然也在其中。

狄光远率先以头抢地,泣声道:“陛下明鉴!家父受刑不过,为存残躯以见天日,不得不暂认虚罪。然谋反大逆,天地不容!家父忠心,可昭日月!此血书便是明证!来俊臣罗织罪名,屈打成招,意在构陷忠良,祸乱朝纲,请陛下为家父做主!为天下蒙冤之士做主!”

武曌沉默着,示意近侍将血书呈上。

她展开那方布帛,上面斑驳的血迹刺入眼帘,脸色一阵变幻,但却什么话都没有说。

而这时,太平公主清晰而愤慨的声音又响起:“来俊臣纵容恶奴,横行街市,惊扰士子,蔑视宰辅……如今更是构陷宰相,动摇国本!此獠不除,朝廷威严何在?陛下圣明何在?”

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的声音也随之响起,人多势众,汇成的声浪同样不容忽视。

苏良嗣等大臣则相对克制,但联名奏疏中列举的来俊臣罪状,条条清晰,证据确凿,远非以往零散的弹劾可比。

终于,武曌缓缓闭上眼。

她需要酷吏来制衡李唐旧臣,来打击潜在的反对力量,来维护她来之不易的皇位。来俊臣曾经是她手中最快、最锋利的一把刀。但这把刀,如今已经失控了。

它不再仅仅砍向她的敌人,也开始伤及她需要倚重的臂膀,甚至威胁到了武氏子弟,引起了皇室、宗亲和朝臣的集体反弹。

众怒难犯。

更重要的是,来俊臣的所作所为,已经开始损害她作为皇帝的声誉和统治的根基。

安金藏之事余波未平,狄仁杰血书又至,若再纵容来俊臣,天下人会如何看她武曌?

一个只听信谗言、残害忠良的暴君吗?

她登基之初营造的“广开言路”、“任用贤能”的形象,不能毁在一条疯狗手里。

权衡利弊,舍车保帅,似乎并不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刘建军算无遗策,火候到了,这把烧向来俊臣的滔天大火,终于借着狄仁杰冤案这把干柴,由太平公主点燃,由武承嗣等人鼓风,由所有深受其害或恐惧其威的人合力,彻底燃起,最终,就将由武曌亲手,将这柄已生反噬之心的毒刃,彻底折断!

但李贤看她的表情,似乎却还在犹豫。

她……

到底在犹豫什么?

……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