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来俊臣的落幕和储君风波再起
好在,武曌的犹豫并未持续太久。
在滔天的舆论和确凿的证据面前,她终于下定了决心。
狄仁杰很快被从狱中提出,带到殿上。
李贤看到狄仁杰虽然身着囚衣,形容有些憔悴,但步履还算稳健,神情也依旧镇定。
武曌高踞御座,目光锐利地审视着他。
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狄仁杰,你既已画押承认谋反,如今你子又持血书诉冤,言你受刑不过,虚认其罪。朕问你,谋反之事,究竟是有,还是没有?”
狄仁杰环顾四周,并未表现得惊讶,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幕。
他整理了一下有些褶皱的囚衣,从容不迫地躬身行礼,然后抬起头,坦然迎向武曌的目光:“陛下,臣若是不认,早就被来俊臣打死了,焉能再有今日面圣陈情之机?”
此话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这话太直接,太赤裸,几乎撕开了酷吏政治最血腥、最残酷的一面——不是基于事实的审判,而是基于刑讯的逼供。
李贤注意到武曌的眼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狄仁杰的回答没有慷慨激昂的辩解,也没有痛哭流涕的诉冤,只是用一种近乎平静的陈述,点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却无人敢在武曌面前直接点破的事实。
但这却比任何控诉都更有力量。
武曌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殿下众人,最终开口道:“罢了,是朕失察,令怀英受委屈了。”
她随即下令,狄仁杰官复原职,另赐帛百匹。
“臣,谢陛下隆恩!”狄仁杰再次躬身。
处置完狄仁杰,武曌的声音冷了下来:“来俊臣,罗织罪名,构陷宰辅,欺君罔上,着即革去一切官职,交付有司,下狱严加看管!”
“陛下圣明!”殿内众人齐声高呼。李贤看到武承嗣、武三思等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平公主嘴角微勾,苏良嗣等大臣则是面露欣慰。
李贤心中也一块大石落地。
……
然而,事情的发展似乎并未完全如众人所愿。
来俊臣虽然下狱,但武曌的判决却迟迟未下。
一天,两天,三天……时间一天天过去,来俊臣依旧被关押在狱中,既未被处死,也未被流放,仿佛被遗忘了一般。
这种悬而不决的状态,让原本欢欣鼓舞的众人,心头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各种猜测和流言开始在洛阳城中蔓延。
“陛下这是何意?难道还想保来俊臣?”
“不会吧?证据确凿,民怨沸腾,陛下岂会如此不智?”
“难说啊,来俊臣毕竟为陛下立下过汗马功劳,或许陛下念及旧情……”
“旧情?哼!我看是陛下还想留着这把刀,敲打我等!”
担忧和恐惧再次滋生。
尤其是那些曾积极参与扳倒来俊臣的官员,更是寝食难安,生怕来俊臣哪天突然被赦免,甚至官复原职,那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
连沛王府内,气氛也有些凝重。
李贤找到刘建军,眉头紧锁:“母皇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真有心饶过来俊臣?”
刘建军摩挲着下巴,眼神深邃:“贤子,别急,你母皇那老娘们儿的心思深着呢,她下令抓了来俊臣,是迫于形势,是弃车保帅,但这‘车’具体怎么处理,是毁掉还是暂时存放,她还在权衡。”
“权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