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今我兵败淯水,彼非但没有趁人之危,反遣人送钱送粮,吊唁丧事。”

“汝如何话说?”

程昱被曹操问的无言以对,他也没想到李翊这么实诚。出征前,送钱粮过来助威。

打了败仗,又送钱粮过来抚慰。

看样子是真把老曹家当作盟友对待了,是他程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此事,的确是昱错估了李子玉。”

“此人确实实诚君子,有他在,曹刘同盟当更加稳固。”

“将来对付袁绍,有此助力,当为主公贺。”

于是,曹操隆重接待了孙乾,用以彰显自己对徐州的重视。

然后也命人从府库中择选出几件珍奇之物,作为回敬之礼,让孙乾一并带回。

以表他对徐州的谢意。

孙乾谢过,又将李翊委托他之事向曹操说了。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曹操听后,当即表示:

“今袁术已灭,其残余势力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袁绍见大敌已死,必有动作于河南。”

“纵然刘将军不为此事,吾亦当寻一机会,去与他面谈抗河北事宜。”

“既然尊使提出此事,可回告刘将军,曹某不日便到陈地。”

“愿刘将军也早日赶到。”

孙乾大喜,连连道谢。

“多谢曹司空,诚如是,乾亦好回去复命了。”

随后,曹操重赏了孙乾,亲自送他回了徐州。

……

却说自袁术覆灭,余众再难掀起风浪来。

远在邺城的袁绍少一心腹大敌,自是喜不自胜。

但又听闻曹操、刘备两家共分淮南之土,又倍感不安。

淮南富庶,曹刘以袁术私藏玉玺,是为谋逆为由,合力征讨。

将之击破。

按照袁绍的构想,此刻曹操作为自己的小弟,本应该为自己所用。

待自己解除北方之患后,自然要扫兵于中原。

然则曹刘势力日渐强大,俨然超出了袁绍的预想。

尤其此二人虽面上将天子迎至陈地,然则陈国为兖、徐二州所围。

旁人未经二人之手,根本进不得朝廷。

所以天子看似独立,实则为曹刘两家所控,一律大小政务皆经曹刘之手。

本来袁绍被封为太尉,与曹操这个小弟平起平坐,这已经令他很不爽了。

现在曹刘两家掌控了天子,更加令袁绍感到不安。

“吾本想令曹刘两家生隙,互相攻伐。”

“待吾平定公孙瓒,解除后方之患,然后方可南下。”

“不想此二人竟有联合之势,此二人联合,必欲抗我河北!”

袁绍不是傻子,按理说曹操、刘备要想对外扩张的话。

就应该相互攻伐,毕竟两地毗邻,有边境摩擦。

结果两家不但没有相攻,反而化干戈为玉帛,大有联合之势。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两家不相互攻伐,那他们会攻谁?

任是傻子也能看出来,曹刘连河南之地,就是为了对付河北。

之所以如此确实,还有一个原因是,

就在一月前,谋士沮授献策,可令小弟曹操攻打刘备。

若他不从,便足以证明曹刘两家已暗订盟约,有抗河北之势。

曹操也不足以信任,可提前做好防备。

袁绍从其言,密使人知会曹操,令他攻打刘备。

不想曹操却回信说,刘备并无过错,征讨他没有正当理由。

故而拒绝了袁绍的这个提议。

曹操在拒绝袁绍之后,又马上派人知会刘备,告诉他袁绍可能已经警觉起来了。

刘备知道后,又惊又怒。

在李翊的建议下,曹操、刘备两家联合上书天子。

请求天子刘协下诏,指责袁绍过失。

刘协不得不从,拟了诏书,发往河北,备言袁绍之过。

诏书中言及袁绍,

——“地广兵多,专门树立私党,却不见其勤王之师来陈地朝贡。”

“反见他屡屡发兵,攻伐他人郡县,视朝廷如无物,实在大逆不道。”

政治是最讲脸面的游戏。

曹操、刘备征讨袁术时,专门给袁术安了私藏玉玺的罪名,讨之有名。

而袁绍征伐公孙瓒,却并未走正规流程,是不合法的。

诏书发往冀州之后,袁绍气得牙痒痒。

人报河北之众,多心中不宁,宜当安抚。

袁绍只得上书朝廷,向天子请罪,书中言道:

“臣虽小人,志守一介。”

“若使得申明本心,不愧先帝,纵伏首刑刀,撩衣就就汤镬,臣亦心甘情愿。”

“惟陛下垂尸鸠之平,绝谄谀污蔑之论,无令愚臣结恨九泉!”

袁绍此书言辞凿凿,第一次放下自己的高傲的头。

被曹刘将了一军之后,袁绍这时候总算意识到天子的重要性了。

他虽不欲把天子迎到自己的身边来,但也不能使曹刘掌控天子。

还是得把他放在眼前才好。

故急召手下文武过来议事。

袁绍背着手,忿忿道:

“曹操逢难,当死数矣。”

“若无我之辄救,彼得以存身乎?”

“前命其伐刘备,拒不听从,反与之联合,上书责我之过。”

讲到这儿,袁绍简直感觉奇耻大辱,恨恨道:

“曹瞒甚不当人,今乃背恩。”

“联合刘备,欲挟天子以令我乎!”

“召诸位来此,正是欲商议此事。”

“天子远在陈地,我使不得进贡,若要出使,必为曹刘从中作梗。”

“是故吾欲行迁都之计,奉迎天子至近。”

“不知列位尊意如何?”

由于袁绍对此事高度重视,是故几乎把麾下精英大臣都召来了。

汝颖派,以许攸、郭图等人为首。

河北派势大,以沮授、田丰、审配等人为首。

谋士审配进言道:

“曹操前不听袁公之言,不伐刘备,反与之联合,欲抗河北。”

“其叛逆之心已然昭显,不如早图。”

“夫兵法有云,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今我河北兵强,河南兵弱,以明公之神武,河朔之强盛。”

“以伐曹刘,譬若覆手之功也。”

“今不早取,后难图也。”

审配是激进派,建议袁绍马上出兵河南,灭了曹刘,以免养虎为患。

理由就是我们军队多,战力更强,兵贵神速。

一口气解决河南之患,不然等曹刘缓过来,就不好收拾了。

但此举于袁绍而言还是过于激进了些。

他虽恨曹操逆反,但也不至于说马上加兵祸于河南。

毕竟曹刘本身实力不小,还握有天子。

真要征伐,也得先做准备。

“审公此言不妥。”

说话反对之人,乃是田丰。

二人虽同为河北派,此刻却依然持不同意见。

可见河北内斗之激烈。

“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方,刘备人中之龙,并非池中之物。”

“今两家联合,兵众虽少,未可轻也。”

“不如以久持之,明公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

“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

“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曹操救刘备则攻曹,刘备救曹操则攻刘。”

“使敌疲于奔命,则河南之民不得安业。”

“我师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如此中原之地,早晚为明公所得!”

田丰的建议比起审配将要保守中肯许多。

他认为曹刘两家联合,显然是冲着河北来的。

除非袁氏被灭,否则在那之前要想分化曹刘两家,激起两家矛盾是不可能的。

既然曹刘是有备而来,袁绍就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

那就是利用好全天下最广阔、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地盘。

跟曹操、刘备打持久战!

毕竟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完全耗得起。

反倒曹刘两家,各自为战,虽然联合,但地盘却没能统一。

毫不夸张的讲,即便两家都在大搞屯田。

但生产力依然远远比不上河北。

荀彧、李翊为曹操、刘备搞得屯田,仅仅只是为了缩短与袁绍的差距罢了。

不管他们搞得有多好。

在三国时代,想用南方的生产力超过北方的生产力,就是不现实的。

除了打持久战之外,田丰还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即“外结英雄”。

这里当然指的就是刘表和孙策。

因为这两人分别位于曹操、刘备身后,且都有一定实力。

若能联合这两家,再配合河北之强盛,覆灭曹刘不是易如反掌吗?

一个主战,一个主缓图。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