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孙策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陆逊为妻。

当然因为年纪尚小,还未过门。

不过因为这姻亲关系,陆家已与孙家绑定在了一起。

这也算是汉末笼络豪族常见的手段。

至于吕蒙,乃汝南人。

他的姐夫邓当是孙策的部将,所以他其实一直都在孙氏麾下。

并且由于孙策搞出的授兵制度,吕蒙自己麾下也是有兵的。

且陈列赫然,颇多威严。

孙权上台后,最想做的就是把些统兵较少,又发挥不了多少作用的年轻将领检选出来。

然后把他们的部下加以调整合并,施之以恩惠。

自己便可用为将。

所以面对周瑜举荐的年轻将领,孙权喜出望外,纷纷用之。

周瑜又力荐陆逊,孙权乃从其言,召来见之。

原来陆逊竟是与自己年纪相仿之人,孙权更喜,与之谈论,知他果然少年英才。

乃对陆逊言道:

“袭马援对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今伯言投吾麾下,观吾如何?”

陆逊对答道:

“逊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

“惟主公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

“今主公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

“何愁天下英才不来投?”

孙权大喜,乃将陆逊请入内房,与之共饮。

至夜半时,同榻抵足而卧。

又于榻上,问计于陆逊道:

“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

“孤承父兄余业,思为桓、文之事,君将何以教我?”

陆逊对答道:

“昔高祖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

“今河南之地,曹操可比项羽,刘备可为光武。”

“主公又何以行桓、文之事耶?”

孙权一愣,万没想到陆逊会说这种话。

陆逊性格是比较直的,他说话其实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之前夸赞孙权是他的真心话,现在说孙权不如曹刘也是他的真心话。

孙权真心实意向陆逊求教。

陆逊就把他的真实想法,坦诚告诉你。

只要有曹操、刘备在,你权哥想当齐桓公、周文王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这两人在江东北边儿,宛同烈日一般狠狠照住江南之地。

你的才能想比他二人是断不可能的。

好在此时孙权年少,还不是很自负,听得进意见。

面对陆逊的“实言相告”,孙权也坦然接受。

毕竟那哥俩都创业多少年了,都是老兵油子,官场老手。

他才几岁啊?

所以被陆逊指为不如曹操、刘备,孙权倒也没太伤自尊。

继续谦虚问道:

“先兄在时,付我以江东大事。”

“听君之言,我当如何守御?”

陆逊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今社稷崩坏,王纲不存,群雄各自为政。”

“逊窃料汉室不可复兴矣。”

“曹操、刘备势大,不可卒除。”

“为主公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今趁北方多务,曹刘忙于袁氏之事。”

“可速速发兵,收取江夏,剿除黄祖,进伐刘表。”

“收并荆楚之地,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

“刘璋暗弱,可图巴蜀,收天府之土。”

“之后便可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

孙权大喜,翻身坐起,握住陆逊的手道:

“伯言之言,竟与公瑾教我之言略同。”

“君等皆劝我马上进兵江夏,剿除黄祖,收取荆楚之地。”

“只是想着居丧未及期年,不敢轻易动兵。”

陆逊正色言道:

“报仇雪恨,何待期年?”

孙权仍有所犹豫顾虑,道:

“今初掌大事,恐众将不服,不便调动。”

陆逊再劝:

“非也!今先君新丧,众将皆哀。”

“正好以讨贼报仇为名,发兵荆州。”

“一来,收取荆楚,壮大实力。”

“二来,树立威信,镇抚人心。”

“三来,报仇雪恨,安定宗室。”

“四来,示好曹刘,稳定外局。”

“此一举是四得也,主公又何必犹豫不决?”

陆逊所言,条条有理,字字珠玑。

尤其孙氏政局,托生于河南。

是曹刘所掌控的陈地朝廷,承认了孙氏在吴地的合法性。

目的就是为了引诱他向西攻取刘表。

曹刘的目的是什么?

一,当然是为了稳定后方局势,好安心对付袁绍。

二,孙刘两家内斗,不断消耗自身实力。

刘表坐镇荆州,兵精粮足,但权力不能集中。

孙氏将才颇多,个个能征善战,但地广人稀,军械钱粮甚少。

两家相斗,势力刚好怼一个平。

陆逊甚至敢断言,一旦他们两家,哪边呈现弱势的一方,河南方面肯定会拉他一把。

因为在解决完河北之事后,

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希望看到一个疲惫不堪的江南、荆楚。

这样一来,不管北方是谁笑到最后。

他都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收取南方之地。

想出这个策略的人,一定是一个战术战略天才。

而且不论是吴地孙氏,还是荆州刘氏,都不得不往火坑里跳。

那么孙氏有没有应对办法呢?

当然有!

那就是像周瑜、陆逊说的那样,快速收取荆楚之地,然后进兵巴蜀。

总之,就是尽可能地壮大自身实力,以应对将来北方的胜利者。

河南希望看到荆楚与吴会两败俱伤。

要想破局,就必须得展现出足够的魄力与勇气,赌上全局,快速拿下荆楚!

孙权踌躇半晌之后,旋即眼神变得坚毅起来,执陆逊手道:

“……愿从君言!”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