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二是他本身威望足够,能够镇住手下人。

但孙权没有。

孙策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趁着众将还拥护孙氏的前提下,赶紧打两场漂亮仗,收回部分军权。

然后借力打力,压住手下那帮人。

“……若有军事不能决处,可问公瑾。”

孙策知弟弟不是将才,提醒他,必要时可抱周瑜大腿。

“……未知当取何处?”

孙权正色问。

“刘备已坐稳徐州,有鲸吞天下之势,此万难与之争锋。”

“徐州断不可取。”

孙策郑重提醒。

“曹操已与刘备结盟,河南有联并之势,攻曹即攻刘也,亦不可与之角逐。”

“河南之地,江山稳固,弟非必要之时,万不可北上争锋。”

“只需坐镇江东之地,观河南、河北成败,然后伺机而动,以待时变。”

话说到这儿,孙权接棒后,该打谁已经很明显了。

刘表这下与孙氏可谓有杀父杀兄之仇了。

虽然孙策不是直接死于刘表之手,但确实是死在征讨刘表的征途上。

孙刘两家已是不死不休。

孙策也再无气力,多发一言。

他早该死了,只是心中仍旧放不下,仍留恋于人世,故苦苦支撑。

但现在,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只是慨然大笑,“吾已无言矣!”

言讫,瞑目而逝。

年止二十四岁。

孙氏江山大变,碧眼儿陡然上位。

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不能理事。

众人等了许久,才敢进来劝慰。

只有吴夫人最是年长,敢来劝说孙权,道:

“汝兄已逝,汝当挺起腰来,承父兄大业!”

听闻此话,孙权情绪才稍有平复。

程普进言道:

“今绝非哭时,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

孙权乃收泪而出。

令孙静理会丧事,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

众人皆知江东之事,经理未定,须要有人来主持大局。

人报周瑜已从鄱阳提兵回吴。

孙权乃谓众人道:

“公瑾已回,吾无忧矣。”

周瑜守御鄱阳,闻说孙策时日无多,星夜兼程赶回,只求再见其生面。

到底未能赶上,至吴郡时,孙策已亡。

周瑜到后,哭拜于孙策灵柩之前,痛不欲生。

吴夫人将孙策生前遗嘱,告知周瑜。

周瑜乃拜伏于地,举天立誓:

“瑜虽肝脑涂地,亦当为主公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

少顷,

孙权引周瑜来见,谓周瑜道:

“愿公勿忘先兄遗命。”

周瑜再顿首拜道:

“瑜此次赶回,正欲报先主公之殊遇,以为主公效死力也!”

孙权乃宽心,遵照孙策遗命,以兄礼事周瑜。

又问计于周瑜道:

“今承父兄之业,将何策以守之?”

周瑜答道:

“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

孙权便问周瑜有何人才举荐。

周瑜对答道: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有避难于扬州者。”

“本有诸多贤才,奈何多为刘备招去。”

说到这儿,孙权也没奈何。

毕竟人刘备是徐州牧,又是汉左将军,兼之已经稳固了徐州的基业。

又发出招贤令。

许多避乱于江东的徐州人,跑回徐州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今大事未定,宜当先抚山越治内,然后可外图。”

“瑜不才,恐负倚托之重,愿荐一人以辅将军。”

“由他抚镇山越,吴会两地内贼可定也。”

孙权忙问是何人。

周瑜答道:

“此人姓吕,名岱,乃徐州广陵人也。”

“早年亦是避乱于徐州,故而南渡江东,在此安家。”

“其已扎根数年,故未受刘备征辟,留在江东。”

在李翊的安排下,刘备成功召回了许多跑去扬州避乱的徐州人。

但这些人中,也有没能回去的。

比如吕岱。

与其他人避乱不同,吕岱避乱的时间要更早,是在他父辈时就已经迁到扬州了。

也就说吕岱籍贯虽在徐州,但生活习惯,文风习俗俱已从了扬州。

吕岱自己也以扬州人自居,早已在扬州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家中族人,亦在扬州有生计,有官员当。

自然回绝了徐州的征辟令。

此前周瑜过吴地时,发觉吕岱是一位将才。

便趁着此时新君继位,将之举荐给了孙权。

“今正是用人之际,主公何不拜其为将。”

“命之就地征募江南健儿,然后征讨山越?”

孙权大喜,即命人前往聘请吕岱。

这不单单是用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孙权新君上位,迫切需要扶植自己的嫡系将领。

程普等老将也好,陈武等新生代将领也好,俱是跟着其父其兄创业的。

包括周瑜在内,那也是其兄孙策留下来的。

孙策死前已经暗示孙权,要牢牢把握住权力。

那么孙权就必须得扶植自己的羽翼,以做“去孙策化”。

随后,周瑜又举荐了陆绩、陆逊、吕蒙、严畯等人才。

其中,陆绩、陆逊皆出身于吴郡陆氏大族。

陆绩橘子哥自不必多介绍。

须重点说的陆逊,他是陆绩的从子。

孙策虽然屠士族,但不代表他真的完全不笼络士族。

他只是把当地的“土著”士族给你屠了,然后我自己扶持士族上来。

就比方说这陆家,是孙策重点笼络的对象。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