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计将安出?”
诸将纷纷问。
“我已命人暗中联络当地里正,有了此前保民击袁的先例。”
“诸里正纷纷愿意带领手下村民,随我军出走。”大伙儿一听这话,顿时明白了,感情军师还是想用迁民战术。
提到张郃,很多人都会想起张飞巴西暴打张郃的著名战役。
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战的一个重要诱因,那就是人口。
张郃当时进入巴地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巴郡、巴西的人口迁到汉中去。
刘备当时还在荆州和孙权对峙,商讨湘水划界的事。
而留守在巴地的张飞,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因为张飞虽然是勇将,但是在战略大局观上还是差一些。
他没有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以至于放任张郃迁了大量人口出去。
如果张飞能第一时间控制住张鲁和当地夷王,蜀汉未来的局面将大为改观。
有人说张鲁本就不喜欢刘备,人家“宁为曹公家中奴,不作刘备座上客”,哪里会跟张飞走。
可问题是,张飞要做的是控制住他们,不是要他们一定要归顺自己。
说难听点,或者腹黑点。
巴郡之民就是再不喜欢刘备、张飞,那也不能白白让给曹魏啊。
这件事本质上就是张飞的战略失误。
当然了,张飞大局战略意识虽然差些,但战场上确实是奇谋百出,勇猛过人。
张郃见自己迁民张飞居然没有反应,于是壮着胆子,都深入到巴地去了。
这时候张飞就算再是迟钝,也应该有反应了。
于是率军截住了张郃迁民的退路,打出了那场赫赫有名的巴西大战。
此战张飞暴打张郃,使之,“仅以身免”。
等于是把张郃打了个全军覆没,张飞也算是挽回了一点面子。
如果没有他这一战,张郃还要抢走更多的人口。
此战过后,张郃被升任为了荡寇将军。
没错,打了败仗反倒升官了。
因为张郃此战的任务本就是不是打仗来的,他成功迁走了大量巴西、巴地之民,任务已经完成了。
此战,张飞赢了面子,张郃赢了里子。
所以,李翊现在的战术,依然是迁民。
用迁民作为诱因,逼张郃出来跟自己打决战。
否则,以张郃的守御能力,会耽误大量的时间。
哪有直接野战歼灭其主力来得快?
现在张郃据守济南不出来,李翊就要在东平陵迁民,逼他出来与自己交战。
时间匆忙,张郃也来不及坚壁清野,这是一个难得的战机。
于是一个新的难题就出来了。
迁民之后,必须分为两军。
一军迁移百姓,一军截断张郃与之决战。
两项任务都极为重要,李翊并非四目两口,只能兼顾一样。
于是问诸将,谁想迁民,谁想出战张郃?
诸将讨论一番后,一致得出结论。
“我等组织管理,俱不如都督。”
“况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都督身为三军主帅,不该亲身涉险。”
“就请大都督迁民,我等来截断张郃。”
李翊见众将斗志昂扬,也是欣然同意,于是又问:
“那么,谁愿出战张郃?”
言讫,诸将纷纷请战。
但当一人出声时,众人皆不再复请。
“俺愿出战张郃,为大都督建功!”
说话之人,正是张飞。
众人不敢复请只因不单单是忌张飞武勇,而是其刘营军事地位极高。
当他发言时,众人就算再请,也只能作为副将陪衬。
倒不如安心听从大都督安排,若是不同意,他们才好复请。
李翊望一眼张飞,见他神情兴奋,斗志激昂,乃劝道:
“益德虽然勇猛,然打仗并非呈一人血勇。”
“张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
“绝非易与之辈,连我都忌惮三分。”
“吾意另择他将出战为好。”
张飞一听这话,顿时恼了,连忙问道:
“大都督,何以小看我耶?”
“俺虽粗鄙,但随兄长征战多年,南征北战,深谙兵法。”
“岂不足敌张郃匹夫?”
李翊仍是摇了摇头,轻描淡写地拒绝道:
“此议不妥,益德将军平日用兵,过于粗莽。”
“遇上张郃这种巧变之将,诚难应付。”
张飞于是更气,怒道:
“兵法战事,俺岂不知兵?”
“大都督若是不信,俺愿立军令状。”
“破不了张郃军,俺愿提头来见!”
张飞气得直接要立军令状了。
众所周知,军令状这种东西只对马谡生效。
见此,李翊终于不再拒绝,而是抚慰张飞道:
“善!益德如此壮烈,相信必不负我之命。”
“只是仍须小心。”
适才李翊的确是在用激将法,既是提醒张飞,打张郃这种老油子,一定得用巧。
他巧你得比他更巧才能取胜。
同时,李翊也是真的在提醒张飞不能大意。
张郃作为未来“自诸葛亮皆惮之”的魏国名将,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就连刘备都对张郃忌惮不已。
有人说刘备又没被张郃打败过,会什么要忌惮张郃?
其实刘备曾经带了精兵万人,夜里猛攻张郃部,但最终没能攻下。
此战刘备虽然不能算作被打败。
但对刘备这样要强人的来说,自己带了精兵万人,都没能啃下张郃,对他而言是莫大的耻辱。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刘备领军时,总喜欢挑着张郃打得原因。
脾气上来了,就是要争口气。
于是,徐州军分作两部。
李翊为前部,赵云副之,先至东平陵迁民。
张飞为后部,田豫、陈到副之,为李翊掩护迁民。
济南百姓很快自东平陵齐聚,李翊便将他们往齐国境内迁徙。
明晃晃地在张郃面前带人走。
早有人细作将徐州军的迁民报之张郃。
张郃闻言,不觉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