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
袁绍两眼一黑,脚步踉跄,摔倒在地。
左右惊声大呼,上前将之救起。
少时,庖人取来参汤喂袁绍服用,袁绍醒转,命人将此次大败的消息封锁。
勿让军中其他人知道。
众人从其言,虽然这种事不可能绝对锁住。
但能拖延一天是一天,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尽量淡化此次大败的影响罢了。
又过两日,袁绍稍有好转,复召诸将过来议事。
“诸位这几日可有探听清楚,贼军是如何破我土山群的?”
袁绍咬着牙,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逄纪出列,解释道:
“禀明公,据探报。”
“河南军是用了一种新式的发石车,此物声震如雷,惊天动地。”
“霹雳响处,土陷地摧。”
“故军中皆称其为‘霹雳车’。”
“……好个霹雳车。”
袁绍蹙起眼眸,啧啧感叹。
就河南的生产力,竟然能够研发出比河北更加先进的武器。
实在令人感慨!
“此物莫不是刘备征伐淮南时,破吾弟寿春所用之攻城器械?”
袁绍再问。
“正是此物!”逄纪答。
嘶……
袁绍倒吸一口凉气,摸着下巴,静静思考。
这发石车当初在攻寿春时,一战成名。
也渐渐传到了河北之地,袁绍虽闻其名,但并未亲眼见过。
这次算是见识到了它的威力了。
顷刻间,将袁军辛辛苦苦修筑的土山,化作尘土。
属实骇人听闻!
“若我军要仿制此物,须用多长时间?”
袁绍关切地问。
“……这,却是难呐。”
逄纪摇了摇头,皱眉道,“此物新鲜,即便是刘备也鲜少使用。”
“军中有大难未死的兵士逃回来,他们口中所述,大多参差不一,众说纷纭。”
“虽有能工巧匠,但仅凭军士的口述,便要将之仿造。”
“这无异于是管中窥豹,水中捞月。”
袁绍一颔首,沉声问:
“……你便直说,须多长时间。”
配重式投石机毕竟只是在发石车的基础上改良,对本时代的人来说并非是天马行空之物。
理论上,只要熟悉了,是可以聚集能人仿制出来的。
“此物用之甚少,见过的人更少。”
“若在此时聚集江湖巧匠,仅凭军人口中描述之状。”
“少说也得要个三、五年时间,才能仿制出来。”
逄纪说了一个大致数,但这却是最理想的估计。
若论能工巧匠,河北确实多。
但手中现有的信息还是太少,仅凭这点信息让工人仿制,不就是瞎子摸象吗?
不过真给袁军三五年时间,纵然仿制不出配重式投石机,也能研制出一个威力要远胜过本时代的投石机。
因为配重式投石机的出现,真正的意义在于其拔高了人们对投石机的想象。
当它真正出现在战场上时,人们才会惊呼一声,明白一个道理。
~哦,原来投石车还能这么玩儿。
不过袁绍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拍案而起,道:
“孤如何等得三、五年!”
“河南贼军,用此物杀尽我军中弓弩手,此仇不报,非丈夫也!”
若单论此战的死伤人数,对袁绍而言确实是不痛不痒。
可死伤人的中,除了有袁绍最精锐的先登营外。
剩下的可全都是弓手、弩手啊!
射手在古代是非常难训练的,不仅吃视力、还要吃身体条件,还有协调天赋。
仅选拔就要淘汰一批人,训练又要耽误几年时间。
要不然怎么说陈王刘宠仅靠三千人,便能在陈国立雄呢。
因为他那三千人全是弓弩手。
现在袁绍总算是明白,为何自己一开始修筑土山时,河南军不来抢夺。
原来是憋了个大的,专门等自己的人上了山之后,再一网打尽。
现在自己的弓弩手死伤过半,剩下没死的也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投入战场。
即便将来伤好了,若是此役落下了病根、后遗症。
能不能拉开弓,长时间拉弓,都得打一个问号。
总之,袁绍军中现在缺乏远程火力,虽不见得对战局有巨大影响。
但河北军比之河南军又多了一个短板,已是事实。
“贼军诡诈,用发石车破我土山。”
“诸公可速速为我拿策,如何下这官渡大寨?”
袁绍用手指重重地往案上磕,要众人拿出主意。
于是河北群臣,纷纷献策,也甭管是好是坏,先拿出来再说。
只要袁绍用了自己的计策,自己便是受益人。
即便计策失败了,袁绍也不会怪罪自己。
这不单单是因为袁绍性格宽仁,更是因为这是职场的潜规则。
手下人献策,用不用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能让手下人去承担失败的风险。
就像蒋干盗书,很多电影电视剧都喜欢拍曹操被戏耍后,怒杀蒋干泄愤。
只有老三国的曹操是强忍怒意,没有处置蒋干。
因为这才是正常人的思维。
蒋干过江劝降本就有可能成,有可能不成。
人家冒死把情报给你弄回来,甄别真伪是你自己的事。
如果就因为你自己脑子不够使中计了,就处置手下人的话,以后谁还敢为你出谋划策?
基于此,袁绍手下人可以肆无忌惮,不分好坏的将自己的计策全盘献出。
只一炷香时间,几乎每一名谋士、武将都献了一策。
面对这么多计策,袁绍一时间踌躇难决,忽听得有下人来报青州有使到。
袁绍即命之带入。
俄顷,进来之人竟是张郃。
袁绍惊问道:
“儁乂,汝不去守青州,来此为何?”
张郃面露羞惭,拜道:
“禀主公,青州、青州丢了。”
什么!?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