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忙顾左右道,“李郯侯何在?”
左右人答曰,“已进城去矣。”
曹操一捶手,惊呼道:
“此必是趁我审讯俘虏之际,自率兵进城去了!”
曹操关键时刻又浪大发了,只顾着装逼,忘了与自己进城的还有一个李翊。
“子桓!”
“孩儿在!”
曹丕应声出列。
“汝速带军马入城,沿途不得惊扰百姓!”
“喏。”
曹丕方欲转身出马,曹操的声音又从身后传来。
“回来!”
“父亲还有何吩咐?”
曹丕作揖问。
“汝进城后,休得杀害袁氏一门老小。”
“务必在李翊赶去之前,派兵将其保护起来!”
“……是,孩儿领命。”
曹丕虽不知道父亲为何要跟李翊争这个,但自出营以来,他心中有股莫名的危机感。
是故急于在父亲面前表现自己,领了命令,便带兵往城里进。
见曹丕走远,曹操这才沉定心神,默默祈祷李翊进城之后不要先去见袁氏亲族。
毕竟邺城富庶,里面肯定堆积了大量财物。
曹操宁可李翊先去接管财物,也不愿他先去接触袁氏亲族。
因为财物到最后,两家肯定是要平分的。
纵然让李翊抢了先,做了手脚让自己少分一些。
曹操也不在乎吃这点儿亏。
曹操在乎的,是袁氏一门老小。
为何?
当打进邺城,接管此地之后,
这也就意味着不论是曹氏还是刘氏,都将正式取代袁氏统治这个地方了。
但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要想真正统治好北方,还是需要善待袁氏。
这是一个政治家必须要明白的道理。
所以袁氏一门,谁先施恩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一场面子功夫,必须要做足。
曹操已派曹丕先行,又望一眼地上的审配,问道:
“汝死之后,可还有何心愿?”
审配答曰,“吾主在北,不可使吾面南而死!”
曹操颔首,“审配死后,葬于城北。”
审配谢过,被武士牵出受刑。
临刑之时,跪地向北,引颈就刃。
其意气之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
曹操亦怜其忠义,叹曰:
“河北义士何以如此之多?”
众劝曹操不必多在一死人身上浪费时间,城中还有大量事务亟待处理。
曹操然其言,催马进城去。
“……也不知子桓,有没有赶在李翊前头。”
……
话分两头,却说李翊趁着曹操审讯审配的空当,悄自先进了城。
进城之后,也下令不得惊扰百姓。
凡军民愿降者,一律免死。
许攸骑在马上,兴致冲冲地跑到李翊跟前,一脸兴奋得说道:
“……子玉子玉!进城之后,可要先清查府库。”
“我知道在哪里,可要愚兄领你前去?”
李翊目光落在许攸身上,见他高兴地像个四十多岁的孩子。
“……呵呵,既然子远如此了解。”
“便劳你代我去清查府库,吾另有要事,还需处理。”
李翊眉宇平静,一脸和善地说道。
许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府库可是存钱粮器械的地方。
去清查府库,那可是绝对的肥得流油的美差。
李翊居然说给就给自己了,许攸兴奋地手舞足蹈,连连道:
“……好好好,我办事你放心。”
“府库存物,吾保管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地交给贤弟。”
跟着一起进城来的,还有张飞,听得此话,忙问一旁的许褚道:
“……俺适才没听错罢?”
“那许子远,竟管先生叫贤弟。”
本来许攸管李翊叫子玉,就已经很僭越了。
毕竟李翊要大他好几级,还是引荐他的“举主”,于情于理都该尊称一声先生。
再不济也得称呼爵位职务。
结果这许攸居然愈发蹬鼻子上脸,在众人面前直接称呼李翊为贤弟。
这令一向尊敬读书人的张飞都感到十分不满,兀自嘟囔道:
“俺们平日在时,亦多敬先生,不敢逾规越矩。”
“他许攸乃一降将,未有奇略之功,怎敢如此僭越?”
许褚亦十分不满,但还是强忍怒意说道:
“既然先生没发话,咱们就先别自作主张了。”
张飞遂不再多言,然众人皆心中不悦。
李翊继续向前,带着随身军马,径奔袁氏家中去。
府外门人,见着大军来到,竟举棍向李翊劈来。
许褚、张飞各自上前拦住。
一人一个,一人一拳,便将二人打昏在地。
李翊大声道:“休要杀人!”
然说话间,两个门人已经竟相倒地了。
张飞乃解释道:
“先生放心,俺们下手自有轻重。”
“此二人死不掉。”
李翊这才放心,提剑步入后堂。
只见二女抱头痛哭,另有一女缩在一旁瑟瑟发抖。
中间有一成年男子,更像是见过世面的,见着李翊来了,上前拱手行礼:
“见过将军!”
李翊只瞥他一眼,澹澹道:
“汝非家主,可唤掌事的来与我说话。”
那男子闻言一怔,默然退下,目光又瞥向那跪在地上哭泣的妇人。
妇人见此,乃擦拭眼泪,冲李翊福礼道:
“妾乃袁将军之妻刘氏也。”
李翊目光又瞥向刘氏身后女子。
其人伏在刘夫人身后,披头散发,脸上脏乱,看不清面容。
乃问道:“此女何人也?”
刘夫人怕死极了,见李翊问话,慌忙拉着这女子的手。
跪伏于地,磕头如捣。
“此乃吾家次男袁熙未过门的妻子,甄氏也。”
“只因显奕出镇幽州,故二人迟迟未得完婚。”
“本待袁将军丧期过后,便成婚事。”
“只是未想战事又起,故而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