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个个都是“有枪有炮”,若换作汉人政权,早就干起来了。
但这几支乌桓部,竟意外的很团结,以此凝聚出了相当强大的力量。
眼下苏仆延与乌延都支持让楼班一起参与到此次迎接袁氏的会议中来。
他们也是希望能够让这位小单于,帮忙制衡一下蹋顿的实力。
蹋顿从其言,即命人将其弟弟请来。
少时,单于楼班至。
蹋顿将适才的话语,再次说一遍给楼班听。
楼班听完,乃道:
“袁氏树恩于乌桓部,今袁氏受难,我等不可见死不救。”
蹋顿喜道:
“此正合吾意也!”
于是又问乌延、苏仆延的意见。
“未知汗鲁王、峭王对此有无意见?”
二人对视一眼,旋即回道:
“既然单于与大王皆无意见,我等自然也无意见。”
“可速速迎袁氏进辽西,以免迟则生变。”
商议既定,乌桓人将袁氏兄弟迎入辽西郡。
袁尚、袁熙成功入了三郡乌桓,被蹋顿、楼班待为上宾。
而随着袁氏兄弟一起来的,还有他们从冀州、幽州带来的十余万官民等大量追随者。
如此一来,蹋顿得以指挥的乌桓和汉族人口多达三十余万众。
一时间,威震辽东。
既得了汉族人口,与袁氏兄弟的帮助。
蹋顿便有了向中原内部用兵的打算,却又忌惮中原人的武力,而不敢轻动。
袁尚乃出言谏道:
“吾在河北追随者极多,今若早早用兵,必有大量军民揭竿而起。”
“若是犹豫不决,迁延日久,仇恨便会放下。”
“到那时,大王想进兵都难了。”
言外之意,李翊在河北的宣传攻势也十分迅猛。
袁尚担心过不了两年,河北军民便会倒在李翊的“衣炮弹”之下,从而忘却他们袁氏的旧恩。
听到这番话后,蹋顿乃断绝犹豫,正式决定向中原用兵。
公元203年,正月初五。
蹋顿以帮助袁氏收复失地为由,发兵攻打渔阳郡。
乌桓人对渔阳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这里生活着大量的乌桓人。
不过对渔阳郡掌控力最强的,还是刘虞旧部鲜于辅。
早在公孙瓒杀害刘虞之后,鲜于辅便纠集了本郡兵马,与燕国豪强阎柔、袁绍部将麴义、峭王苏仆延,乃至鲜卑人联合。
共计十万兵马,于鲍丘大破公孙瓒,斩敌两万余人。
自那以后,幽州的代郡、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纷纷起兵,揭竿而起,脱离了公孙瓒的掌控。
即便到了袁绍统一幽州后,依然赋予了这些郡县高度的“自治权”。
因为幽州太穷苦了,若是把它们给直辖了,袁绍每年得倒贴不少钱进去。
索性干脆让他们自治,只要不捣乱,允许你们在那里爱干嘛干嘛。
所有直到现在,幽州北部诸郡依然是相对独立的状态。
鲜于辅因大破公孙瓒,在渔阳颇有民望。
于是在属下官民推重之下,代行太守之事。
鲜于辅很快收到了蹋顿攻打渔阳的消息,即召众人议事。
“渔阳穷苦,孤地难守,诸公以为该投何处?”
或有人谏曰:
“时雄杰并起,世人莫知所从。”
“以吾观之,终能定天下者,必刘备也。”
“今刘备命李翊为冀州牧,代行河北之事。”
“李翊早晚对幽州动兵,宜速归命,必不失封侯之位。”
鲜于辅从其言,即率渔阳本部五千郡兵南下,往渤海去投李翊了。
与此同时,
位于渔阳南部,同样毗邻渤海郡的燕国,也就是广阳郡。
此时的广阳老大正是一同参与过讨伐公孙瓒的阎柔。
他是燕国豪强出身,因杀了乌桓校尉邢举,故取而代之。
现在的他也在考虑何去何从。
目今北方局势大变,幽州乱成了一锅粥。
随着二袁儿的战败,东逃乌桓。
阎柔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也决定率领本郡全部兵马,向南投渤海去。
就在正月二十日这天,
章武太守徐晃,突然之间便在北方见到了大量人马。
少说数万之众。
一面差人探清楚情况,一面又将这则消息迅速汇报给李翊。
李翊亲自赶赴章武迎接。
原来这数万人马,分作三路。
一路是煽动幽州郡县叛乱的张南、焦触。
一路是渔阳豪强,代行太守事的鲜于辅。
一路是广阳豪强,自领乌桓校尉的阎柔。
这三路兵马,合计三万人众。
虽来自不同地域,但目的都只有一个——
“弃暗投明,誓死追随刘将军匡扶汉室!”
当然了,这只是他们喊得口号而已。
内心真实的想法还是升官加爵,使后半生饱享荣华富贵。
李翊乃一一接见。
同时上奏刘备,请他为众人加官进爵。
拜焦触为幽州牧,张南为镇北将军。
命鲜于辅为渔阳太守,拜建忠将军,同时却又令他督幽州六郡军务。
这显然是为了制衡焦触这个幽州牧。
至于阎柔,则封其为护乌桓校尉。
所谓护乌桓校尉,就是专门管理幽燕一带少数民族事务的武官。
它不受幽州刺史管辖,两人各自行使的权力也不尽相同。
通过这一轮封赏,其实也能看出来。
幽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政治环境,使得它连设置的官员都十分复杂。
权力分配也不像其他郡县那边简单粗暴。
像李翊的冀州,
他就是冀州牧,绝对的一把手,总督全州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