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将由曹操去选择,到底是喝哪一杯。

“……唔。”

李翊忽然伸手摸了摸额头,适才似乎被什么东西点了一下。

伸出手,感受着雨水在掌中滴落。

“……似乎下雨了。”

“……是啊,如今正是夏末秋初,雨季连绵之时。”

荀攸望着乌云密布的长空,幽幽感慨:

“吾北方干燥少水,尚且如此多雨。”

“只怕南方更是要大雨倾盆,洪水滔天了。”

李翊闻言,又问:

“陈元龙的水军,是否已自淮南北上了?”

荀攸点了点头,应声答:

“……听人说,陈元龙已经率水师北上了。”

“汝南多水,万一涨水,关将军应该也能应付得过来。”

荀攸只道李翊问舟师问题,是担心汝南涨水,影响行军作战。

而李翊却忍俊不禁地说道:

“……今年的雨比往年来的大上许多。”

“我以为云长在汝南,必破曹仁、于禁。”

“哦?”荀攸来了兴致,“公何以见得?”

曹仁是曹操宗室武将的前三,而于禁则是外姓武将的第一。

足见曹操对汝南战事的极为重视。

“我军在河北已取得先机,关将军在汝南必不为河北掣肘。”

“关将军在南方的军力,足有八万人众。”

“可直接投入战场前线的,少说三万人众。”

“如此兵力,当收汝南矣。”

李翊为荀攸分析,荀攸颔首,对李翊的看法表示认同。

眼下,就看曹操如何出招应对南北战事了。

说曹操,转向曹营。

曹操自清河大败以后,收兵退回了清河以北。

缩在城里,不敢再主动出击了。

他必须保全剩下的有生力量,再有差池,河北之地就真的保不住了。

“眼下汝南战事,进展的如何了?”

曹操揉了揉太阳穴,眉头紧皱,问身旁从事。

左右人答:

“曹仁将军与关羽交战数场,互有胜负,但……”

“但是什么?”

曹操最烦别人说话说一半,不耐烦地催促道。

“但是关羽得了陈元龙的水军,已经占据了淮水。”

“曹仁将军唯恐被关羽困死,只得退守新城,等待于禁将军的援军到来以后。”

“再另做打算。”

新城濒临淮水,是汝南最为坚固的城池。

多一面临水,便意味着少一面城墙需要守御。

可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去争夺淮水的制水权。

谁掌握了制水权,谁就掌握了汝南的航运交通枢纽。

关羽夺取了淮水以后,就意味着他能够沿着这条河,在任何地方投入他想要投入的兵力。

所以失去淮水,就等于失去主动。

曹仁与关羽争夺淮水失败,就意味着他接下来只能缩在城里挨打。

慢慢等候时变。

“……哼,既失淮水,何得言互有胜负?”

曹操愤怒地拍了拍桌案。

可转念一想,刘备的水军确实比自己厉害。

虽然两人是同时得到的淮南,但刘备发展水军的时间要比自己早上许多。

并且也比自己更加重视水军。

不仅设置了造船司,还在建船初期,找刘景升购置了大量的现船。

起初,曹操并不舍得这么多钱去建造水师。

因为水军的训练费很高,但收益很低。

尤其是在北方,几乎用不上。

比起水军,曹操更重视陆军。

所以当刘备顶着陆军的巨大开销之后,仍然咬着牙,发展水军。

让曹操初时只以冷眼旁观。

时至今日,曹操才感慨发展水军的重要性。

现在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了,于是便问:

“刘景升呢?”

“可否让他出兵,自灌水北上,助孤破关羽?”

曹操也不指望刘表出多少兵了,就盼他能够出几条船。

帮自己夺回淮水的制水权,免得自己那么被动。

“……这,楚公说,目今江东孙氏,切断了长江水路。”

“孙权命周瑜屯兵于鄂口,周瑜挡在那里。”

“楚公的江夏水军,突破不得。”

“恐无法配合曹仁将军,夺回淮水了。”

嘶……

曹操深吸一口气,两手捂着脑袋,直抓耳挠腮。

他一生中,还从未像现在这样焦头烂额过。

“……不可,不可。”

曹操望着地图,喃喃自语。

左右人皆问什么不可。

良久,曹操缓缓道:

“汝南绝不可失!”

“如今孤在河北,战事不利。”

“唯有指望曹仁为孤在汝南破局,扭转战场形势。”

“倘关羽兵败,刘备必发兵救汝南,则我河北之困局立解矣。”

“倘曹仁兵败,非但汝南不能保。”

“刘备必定再无顾忌,全心全意攻打河北。”

“届时,河北、汝南尽失。”

“孤在河北,势将无能为也。”

“又何谈与刘备争夺天下?”

曹操蹙起眼眸,对当前局势看得非常清楚。

左右人却对汝南战场,持悲观态度,纷纷说道:

“目今关羽夺了淮水,曹仁将军困守新城。”

“何谈破局南方?”

曹操冷哼一声,恨恨道:

“颓势不过一时,待于禁三万大军赶赴汝南之后,新城之围必解。”

“届时不假楚人水师之力,照样夺回淮水。”

“又何谈不能破南方之局?”

……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