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你作为上级,咱们可以配合你的工作。

各司其职,该干嘛干嘛。

好好打完这场汝南之战,最后论功行赏,皆大欢喜。

但你要是自恃功高,轻视我们淮南将领,那咱们也不给你好脸色看。

甄宓见李翊心意已决,明知劝他不动了。

可仍是有些忧心忡忡,到底忍不住再出声复劝道:

“丞相欲调停将帅之争,固是忠心为国。”

“然自古权臣涉党争者,鲜有善终。”

“此非人力可避,实高位之必然也。”

所谓高处不胜寒,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避就能够避开的。

当你身处高位时,就注定会有千万双眼睛盯着你。

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开来。

李翊从容啜一口茶汤,牵唇笑道:

“卿过虑矣,吾今只为调和,而非偏袒谁人。”

“又何险之有呢?”

甄宓蹙眉,“只恐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翊忽然正色,站起身来,一指案上舆图:

“今曹操据中原,刘表窥江淮。”

“韩遂、张鲁、刘璋、孙权等辈,皆割据一方,不慕中原。”

“若因内争致将士离心,何以克成大业?”

“吾非不知凶险,然天下未定,岂效俗吏明哲保身耶?”

甄宓见其志坚,又佩服又焦虑,轻叹:

“丞相真丈夫也……”

“既执意如此,愿慎之又慎。”

“勿使此事牵扯过重,致使人心惶惶,人人皆欲自保。”

“……卿可放心,吾自有分寸。”

话落,李翊执甄宓手,慰曰:

“云长虽傲,然明大义。”

“元龙虽豪,却识大体。”

“两人本无仇隙,只因利益纠纷,致使内生不和耳。”

“吾自有斡旋之道。”

甄宓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问李翊有什么办法。

李翊一捋颔下胡须,来回踱步。

“吾身在河北,此间事务烦我,不可轻离。”

“宜另择人选,为我于中斡旋。”

甄宓又问李翊打算挑谁。

李翊沉吟半晌,缓声道:

“鲁子敬身在徐州,离前线不远。”

“其人是忠厚长者,素与云长相厚。”

“吾意书信两封,一封遗书子敬,使他代我劝谏云长。”

“一封遗书元龙,使他知晓我之诚意。”

听到这儿,甄宓也反应过来了。

难怪不得李翊这么有恃无恐。

丝毫不担心丞相加征南将军联合起来针对前将军,所带来的政治影响与后果。

敢情是要踢皮球,把锅甩到鲁子敬头上。

妙,妙哉。

正好鲁肃是太傅兼监军,地位崇高,由他出面解决,再好不过。

“……善,事情就这般定了,卿可替我磨墨。”

“……喏。”

甄宓依言做了,李翊提笔,很快便写下了两封书信。

然后交给快骑,命他星夜送往鲁肃处,与陈登处。

……

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鲁肃在下邳与诸葛亮共事,时刻关注着前线战局。

对于内部生隙之事,两人也只是略有耳闻。

是因陈登不想把事情闹大,有意不叫传出去。

本来鲁肃、诸葛亮都不该知晓此事。

这日,忽有河北相府使者来到。

言说是专程找鲁肃的。

鲁肃接过书信一读,才知前线战场出了岔子。

李翊以丞相身份,命鲁肃到前线去调和关羽与淮南众将的矛盾。

鲁肃此人虽号称是忠厚长者,但内心也是很腹黑的。

他一眼便看出李翊的用意,

好嘛,陈登让你出面来调和,你把锅甩给我。

我堂堂太傅,去卷入前将军与淮南派系之间的斗争。

万一一个不留神,深陷进去,怕是要直接成为一个政治污点。

搞不好,将来连升迁的机会都没有了。

你李翊安得这是什么心呐?

偏偏他鲁肃是此战的监军,还真有义务去前线。

更别说李翊是直接以丞相,齐国二把手的身份向他直接下达命令了。

李翊除了让鲁肃去调和这件事以外,

甚至连具体步骤,如何开导关羽,都写清楚了。

你准备这么充分,干嘛不自己出面,偏要找我啊?

鲁肃挠了挠头,直呼这件事不好办。

关羽的脾气他是知道的。

一个是齐国前将军,齐王的手足兄弟。

一个是淮南派领袖,征南将军,齐王的宠臣。

陈登的淮南每年向中央交那么多钱上去,齐王对他喜欢的不行。

这事儿稍微处理不当,两边得罪。

可真要闹大了,惊动到齐王那里。

便是给齐王出难题,鲁肃也算是职场老油子了,又岂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一旁的功曹在旁侧劝谏鲁肃道:

“太傅,此事可不好办。”

“丞相威权盛于齐国,尚不肯亲自出面。”

“您又何必去趟这趟浑水?”

“您只推脱说下邳有事不能离开,关将军假节督前线诸将。”

“有事由关将军决断即可,您便能留在下邳,不用去前线了。”

“料丞相也不会对此说些什么。”

唉……

鲁肃叹了口气,眉头紧皱。

诚然,他是不想趟这趟浑水的。

心中也想,以关羽、陈登的能力,纵然因利益纠纷产生了矛盾。

但如今前线战事节节顺利,应该不至于出什么岔子罢?

想到这儿,鲁肃又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当你不想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只会去相信你愿意相信的事情。

这时,下人来报,军师将军诸葛亮求见。

“……孔明?”

鲁肃在下邳与诸葛亮共事了几年,两人也算意气相投,关系还不错。

既是同事,又是好友。

见孔明求见,鲁肃即命人请入内。

“……子敬,丞相令你到前线去监军。”

“你怎么还不动身?”

诸葛亮上来便开门见山。

鲁肃蹙眉,叹息道:

“相命不好违,少时我自会动身。”

“肃所虑者,乃丞相交代之事耳。”

鲁肃考虑一番后,还是打算去前线的。

毕竟他是监军。

只是从本心上讲,不想卷入这场争斗。

因为两边都不是善茬儿。

关羽虽与自己关系好,但脾气太倔,刚而自矜。

陈登则完全跟自己没什么交际,又背靠富庶的淮南。

自己平日从淮南要钱要粮时,都还得看陈登脸色呢。

诸葛亮一摇羽扇,启唇说道:

“……丞相如此安排,自有他之用意。”

“子敬只需按照丞相吩咐行事便好。”

鲁肃苦笑道:

“孔明,吾知卿素敬丞相,以之为范。”

“然不知此中利害盘结,非只言片语可解。”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