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诸葛亮一眨眼睛,嘴角轻轻上扬:

“丞相已亲笔书信一封,送至陈征南处。”

“以二人关系,陈征南必不为难子敬。”

“至于关将军处,亮想来,其人虽傲,然识大体。”

“只要子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便可轻松解决此事。”

其实这件事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事,很好解决。

只是牵扯到这件事的人的身份太高了。

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易得罪许多人。

正因如此,所以这件事情才不好办。

鲁肃忽然想起些什么,忙问诸葛亮道:

“孔明,丞相书信,只我一人看过。”

“汝是如何知晓此事的?”

诸葛亮解释说:

“相府使者,已向亮说明此事。”

鲁肃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看来李翊料到自己了会对这件事情产生犹豫,便让诸葛亮出面劝自己。

诸葛亮的话还在继续:

“除此之外,丞相还题了一副字,命我交给子敬。”

“字?什么字?”

诸葛亮乃从袖中取出字条,将之交给鲁肃。

看字迹,的确是李翊亲笔写的。

而内容只有一句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

是夜,雨霖。

经过数日的忙碌打捞,关羽终于将安阳城内的魏兵全部俘虏。

现在,他终于能够享受此次水淹七军的战果了。

帐内,关羽高坐于帅帐之上。

命人将于禁、浩周、东里衮等一众魏国高官押解上来。

少时,群刀手押解俘虏入账。

于禁披头散发,狼狈不堪。

拜伏于地,连连叹气,乞哀求命。

关公赤面生威,诘问道:

“吾奉诏讨贼,来收取汝南。”

“汝怎敢不自量力,使兵前来抗吾?”

于禁苦笑道:

“……上命差遣,身不由己。”

“望将军怜悯,誓以死报。”

关公绰髯笑曰:

“闻汝为魏国宿将,曹操倚重之臣。”

“成何等辈,尚且以死拒我。”

“汝怎么便屈膝投降了?”

没错,关于于禁的投降,一直饱受争议。

大家都觉得于禁这个人,前后差距也太大了。

感觉都不像是同一个人。

前期那么一个威严、毅重,清廉,大公无私的将军。

怎么最后就骨头一软,屈膝投降,晚节不保了呢?

中间也没经历什么变故,遭受什么打击啊。

在《镇魂街》里面,于禁有一句火出圈的台词:

——“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

你别说,

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见刘备烧掉了自己的营寨逃走。

当时于禁和夏侯惇不疑有他,乐呵呵去追,结果中了刘备的埋伏。

被刘备大火一烧,损兵折将。

于禁这一战,也算是蹈火了。

赴汤呢?

别说,后面还真赴了个大汤。

所以于禁还真算是为曹家赴汤蹈火了。

当然,调侃归调侃。

于禁投降的动机,至今依然是个迷。

普遍猜测于禁是为了保护士兵,才投降的。

但这显然说不通。

你于禁当场战死,关羽也不会杀俘虏的。

关羽爱护士卒,这事儿大家都知道。

又怎会滥杀呢?

其实,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于禁当官儿当惯了。

不是他一人投降,是连带着浩周、东里衮等一众高官都没有抵抗,直接就投了。

当时情况危急,几个大佬当官当惯了后,就光想着怎么活命了。

先投降嘛,完事之后再考虑怎么斡旋一下。

比如通过外交谈判什么的,让我们回去。

毕竟以于禁等人的身份,也算是国与国之间的重要筹码了。

所以,

真的只是一念之差,没有想那么多。

但就是这一念之差,

才让于禁苦心立了一辈子的人设,一夜崩塌。

在曹操眼里,

你是我军忠臣,是严肃、威严、敢于承担责任的标杆。

为了表忠心,连朋友都可以杀。

结果轮到自己打输了,自己却投降了。

这人设一下子便塌房了。

你不死,真的让我很难堪。

而士兵们又会怎么看于禁?

好家伙,咱魏国左将军,外军第一人。

他直接投了!

啧啧~

真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啊。

对我们要求挺严格,笑死了~

所以,当于禁投降的那一刻起,他这辈子都翻不了身了。

关羽也不喜欢没有气节的人,见于禁卑躬屈膝,乃出言叱道:

“吾闻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汝主与吾主交战,虽败多胜少,然从未屈膝于过吾主。”

“今汝不战而降,吾欲杀汝,犹杀狗彘耳。”

“空污刀斧!”

“可速退,待吾斩了曹仁,再与你发作。”

话落,命众人将于禁等众,带到船上去。

走水路,暂时缚送去淮南大牢内监候。

然后关羽有见忙了一天,天色已晚,便命众人先回去休息。

等到天明,再趁着水势未退,乘水去攻新城。

一举擒拿曹仁!

众人依言退了,各自回营歇息。

关公习惯睡前读一读《春秋》。

遂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

俄顷,有下人来报,说监军鲁肃到。

“子敬?”

关羽乃起身站起,亲自出账来迎。

果然是监军鲁肃。

两人寒暄一番后,关羽将之请入帐中。

“子敬因何来此?”关羽问。

“关将军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肃特来恭贺。”

鲁肃缓声开口。

他自看了李翊写下的那张字条以后,内心大受触动。

遂断绝犹豫,率数骑赶往了汝南前线。

不管能不能调和关羽与淮南诸将的矛盾,他都要保证此次战事的顺利。

关羽暗想,鲁肃身为监军,来前线并无不妥。

可偏偏深夜来单独找到自己,恐怕不是叙旧那么简单。

遂疑惑地问道:

“子敬深夜来访,是否有其他要事相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