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具不修,军无法律。”
“明公若往攻之,其势必破。”
“既破祖军,鼓行而西,据楚关而图巴、蜀,霸业可定也。”
周瑜的战略方针,一直都是先取荆州,后取巴蜀。
按照他的构想,
等东吴占据了荆、扬、益三州之地后,中原势力肯定也已经分出胜负了。
到时候便联络凉州的韩遂,一起攻当时的中原霸主。
事就,则天下可定也。
这也是历史上的周瑜,为孙权规划的战略蓝图。
并且此战略也得到了鲁肃的认可。
只不过在实施的时候,两人在细节上产生了一些分歧。
最后因周瑜的早逝而告终。
孙权大喜,执其手道:
“此金玉之论也,愿从公瑾之言!”
遂命周瑜总水陆军兵,吕蒙为前部先锋。
董袭与凌统为副将,起兵三万,征讨黄祖。
早有细作报回江夏,黄祖急遣副将张硕前去迎敌。
孙权遣先锋凌统进攻。
凌统年方十七,虽然年少,然骁勇绝伦,素有胆略。
是夜月暗星稀,江雾弥漫。
凌统自选健儿五十人,乘轻舟快舸,悄渡右江。
张硕巡江,自恃勇力,不以为备。
凌统曲舟至中流处,忽闻鼓噪之声。
但见敌船灯火通明,士卒皆醉饮。
左右劝曰:“敌众我寡,不如暂退。”
凌统按剑叱曰:
“今敌人无备,正是立功之时,何退之有!”
遂令舟师疾进。
两船相接之际,凌统纵身跃过。
手起刀落,便斩张硕于船舱之中。
硕军大乱,凌统率勇士大呼冲杀,敌兵皆披靡。
须臾之间,尽擒全船之众,获其旗鼓器械无数。
比及天明,权闻捷报,抚掌大笑:
“凌公绩仅以五十人人众,便破敌舰,真乃虎将也!”
“吾有公绩,何惧刘表!”
遂厚赏统军,三军为之振奋。
败报传回黄祖处,黄祖惊骇之余,又急令两艘艨艟巨舰横锁于沔水江口处。
那舰皆用三尺粗的棕榈大缆,系于江底千斤石墩之上。
舰上列兵千余,强弓硬弩,交错而发。
箭如飞蝗,吴军船队竟不得进。
周瑜在楼船上望见,眉头紧锁道:
“若不破此二舰,大军难进寸步!”
时凌统、董袭二将挺身而出,齐声道:
“末将愿率敢死之士破之!”
遂选健卒百人,各披双重铁甲,乘蒙冲大船逆流而上。
江上箭雨蔽日,董袭亲执大刀立于船首。
甲上插箭如猬,犹自大呼前进。
及近敌舰,董袭纵身跃起。
手起刀落,竟将那碗口粗的棕缆一刀两断!
凌统亦挥刀斩断另一缆绳。
但见那两艘蒙冲巨舰失了束缚,顿时随波横移。
吴军见状,鼓噪而进。
黄祖水军都督邓先急率战船来迎,正遇吕蒙。
二将交锋不十合,吕蒙大喝一声,将邓先斩于江中。
败报传至夏口,黄祖大惊失色,叹曰:
“不意孙氏已强大至此!”
左右人劝曰:
“今孙氏强盛,宜避其锋芒。”
“先退至章陵,寻楚公援助。”
“得荆楚水军之后,再作别图。”
黄祖然其言,急开城门欲走。
不料凌统早已分兵先取江夏,断其归路。
黄祖单骑逃至岘山,忽听一声号响。
孙权的骁将陈武率铁骑杀出,手起刀落,将黄祖首级斩下。
孙权得报大喜,令以漆盒盛黄祖首级,祭奠亡父孙坚。
三军将士见之,无不振奋。
此一战,吴军威震荆襄,江东基业由此愈固。
……
江夏沦陷的消息,还未传回至襄阳。
襄阳内部,却生出了祸事。
原来,这刘景升坐镇荆州九郡,本有乱世良牧之名。
却因家事不修,致有后嗣之祸。
其长子刘琦,字子瑜。
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酷肖其父少年模样。
刘表每见刘琦,辄抚其背叹曰:
“此吾家千里驹也!”
遂常携之出入州府,观政问事。
时有襄阳蔡氏,乃荆州豪族。
蔡夫人为刘表继室,性极妒忌。
其侄女嫁与次子刘琮,蔡氏遂爱屋及乌。
宠爱少子刘琮,而厌恶长子刘琦。
没错,演义里的刘琮是蔡夫人的儿子。
但历史上两人并非亲生,只是因为蔡夫人除了是刘琮的继母之外,还是他的姑妈。
所以蔡氏有意扶正刘琮。
奈何废长立幼,在当时需要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蔡夫人虽背靠蔡家,也没有那么大能量,可以左右此事。
为此,蔡夫人乃日夜在刘表枕边进言:
“琮儿虽然年少,然谦恭知礼,颇类明公当年。”
“琦儿虽长,然性刚愎,恐非守成之主。”
初时刘表尚能分辨,怎奈蔡氏巧舌如簧,更兼当时蔡瑁统领襄阳水军。
此外,襄阳另一外掌兵权的大将张允,亦支持刘琮继位。
事实上,荆州不少士人、武将都支持刘琮。
因为刘琮性格比较软弱好拿捏。
说白了,众人就是想扶持一个傀儡政权上来。
毕竟刘表虽号称是“有名无实”,但基本上还能够压住荆州众世家。
可一旦让刘琮继位,众世家便可戏之如稚儿。
于是,在众人的推力下。
每每在朝中,便要称颂刘琮之贤德。
凡刘琮读书习字,必广传州郡。
偶有过失,则百般遮掩。
更在襄阳城中遍植耳目,专探刘琦行事。
一日,刘琦宴游,归来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