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如今的蔡氏一族,也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外援,才能保障刘琮上位的顺遂。

而曹操也迫切需要一个能帮助自己在荆州站稳脚跟的盟友。

双方利益一致,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奉孝怎么看?”

虽然司马懿所献之策乃是良谋,可曹操始终是不喜欢他,对他有所防备。

明明心中也决定采纳这项计策,却还要问一遍郭嘉的意见。

只要郭嘉站出来也表示同意,并简短分析两句。

曹操便能借这个机会,表扬郭嘉,从而把这项功劳按在郭嘉头上。

郭嘉与曹操也算颇有默契,当即出声表示:

“在下以为,此下江南,当以施恩笼络为主。”

“今刘琦已降刘备,刘琮虽有蔡氏为辅,纵非刘备敌手,孤掌难鸣。”

“倘不得朝廷支持,纵有刘表遗命在,刘琮也难以坐上荆州牧之位。”

因为现在的陈地朝廷,是被曹刘两家给一起控制的。

刘琦已经投了刘备,你蔡氏要是敢扶刘琮上位的话。

刘备到时候直接就给你扣一个破坏礼法,废长立幼的罪名。

然后再上表朝廷,表奏刘琦为荆州牧。

足下又该如何应对?

所以,蔡氏一族也是非常需要朝廷支持的。

那么曹刘两家中,只剩下曹操这家可供选择了。

“魏公可一面着手南下江南一事。”

“一面先遣人至襄阳,秘密联络蔡氏。”

“许其在刘表亡故以后,表刘琮为荆州牧。”

“刘琮年幼不知兵,明公只须稍加运作,荆北自为我大魏所有也。”

善!

曹操连连颔首。

“奉孝之言,最合孤意。”

“只有能够拿下荆州,让刘琮这豚犬小儿做一回荆州牧又有何妨?”

“此事宜当速行,不可拖延。”

嘶……

曹丕深吸一口气,暗忖此计明明是司马懿率先提出来的。

父亲为何只表扬郭嘉,而对司马懿只字不提。

他正打算出列开言,为司马懿鸣不平。

司马懿赶忙攥住他的衣袂,冲曹丕摇了摇头。

“……仲达,父亲为何如此待你?”

司马懿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平静地回复说道:

“只有我恭谨做事,时日一长,魏公早晚会明白我的忠心。”

主簿杨修远远望见两人在那里窃窃私语。

忍不住对身旁的曹植说道:

“……公子,你看那边。”

曹植目光看去,见哥哥真正和司马聊着什么。

杨修冷嘲热讽说道:

“此必是二人不满魏公之安排。”

曹植闻言一惊,忙问:

“德祖何以见得?”

杨修嘴角微微翘起,得意地笑道:

“魏公尝言,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与兵权,付之必为患。”

“然丕公子并不以为意,仍旧与之来往密切。”

“公子,这可是您在魏公面前表现的好机会啊。”

“此下江南,不妨主动申请前去。”

“魏公见你如此勤勉,必以你为厚。”

曹植皱起眉头,有些不情不愿。

他还约了丁仪一起喝酒,吟诗做赋。

让他大老远的跑去江南,他还真有些不愿意。

杨修再三催促,几乎是以手推搡,曹植拗不过他。

这才不情不愿地被推出来,踉跄起身,酒渍沾襟犹自不觉。

众官视之,皆屏气凝神,不发一言。

只见曹植先拱手一揖,随后朗声吟道:

“江南之事,父亲无须忧虑。”

“儿臣愿代父亲去荆州,联络蔡瑁。”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唇角不自觉地上扬。

曹植能力够不够另说,单这份为君分忧的态度就值得嘉奖。

曹丕见小弟争先,正欲出列,表示自己也愿意下江南时,却被司马懿一把拉住。

曹丕回头看他,虽不问话,眼神中却充满了疑问。

司马懿阖上双眸,低声说道:

“公子权且隐忍,无须争先。”

曹丕忙问其故。

司马懿乃俯在曹丕身前,低声授予密计。

曹丕颔首,欣然从之。

果然,曹操见曹丕不发一言,便好奇地问道:

“此下江南,汝弟尚且争先。”

“子桓何以不发一言?”

曹丕乃敛容出列,哭倒在地,恸呼道:

“近闻母氏违和,儿臣旦夕省视,见膳馔则哽噎难咽。”

“五内如焚,步履维艰,实是寸步难行。”

“子建才略本胜儿臣,使南征荆州,必成大功。”

“儿臣唯愿侍奉汤药,尽人子之责。。”

“伏惟父亲垂怜,全我母子天伦。”

曹操听罢,眉头蹙起,慨叹道:

“……难得你有如此孝心。”

朝中有不少拥戴曹丕的大臣见此,纷纷借机帮腔说道:

“……好啊,好啊。”

“丕公子真申生之孝也!”

申生以孝自困的典故,出自《左传》。

曹操当然听出了群臣之意,当即表示:

“此下江南,孤必然亲往。”

“汝倒也不必独留邺都,汝母孤自会遣妙手医者照料。”

“汝便与子建一同,随孤南下罢。”

曹丕闻言,哭拜着谢恩。

杨修见此,咬牙切齿,连连叹息。

曹植问其缘故。

杨修乃为曹植分析:

“此乃丕公子以退为进之策也,必是司马懿所献!”

适才,曹丕的一番表演,可谓是一箭三雕。

一者以孝制忠,曹丕表面辞让军功,实则以孝道绑架曹操决策。

二者捧杀曹植,“子建才略本胜儿臣”一语,既显兄友弟恭,又暗指曹植恃才傲物。

因为时人常评价曹植是“任性而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